常见的礼仪性演讲汇总:礼仪性演讲的艺术

常见的礼仪性演讲汇总:礼仪性演讲的艺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要求做一些礼仪性的演讲。要巧妙、有效地从事这些演讲,讲者除了熟谙于演讲的一般理论或技巧外,还应了解有关这些特殊境遇下的演讲的技艺。下面,我们想就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礼仪性演讲的基本技艺做些介绍,以供参考。

一、引见演讲

在某些团体会议上,讲者是被特别邀请来的或是听者所不熟悉的,此时,就需要会议主持人以即席方式做个引见演讲,以把讲者介绍给听者。通过主持人的引见这个中间环节,讲者和听者消除了彼此间的陌生,建立起一种友好关系,使双方能在融洽的气氛中从事交流。会议主持人要使引见演讲获得成功,关键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僭越讲者的地位。他虽然要做一番介绍性讲话,但他不是主要讲者。如同宴席上的招待员一样,他只是提供某种服务,至于出席宴席的宾客,才是名副其实的主角,所以,主持人在该场合,要委屈自己一下,给讲者以突出地位。通常,他的讲话不应超过5 分钟,有时甚至几句话就可完成。

引见演讲要向听者交待有关讲者及其演讲的背景材料。这种交待通常可围绕讲者的特点或讲者演讲的讲题进行,如主持人可概括介绍一下邀讲者的一般情况及其在该演讲领域内的出色成绩,也可解释一下邀请讲者就该课题演讲的原因及意义,还可叙述一下听者对讲者及其演讲的热切朗待等。这里,主持人应严格限制自己的话题,不能为显示自己的才智,过多介绍、评价讲者演讲的内容,因为这样做会使讲者陷于窘境,使其感到自己无话或无重要话可讲。

会议主持人为使自己对背景材料的交待恰当正确,就得借助多种渠道去了解讲者,熟悉有关讲者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材料,有条件的话,在演讲前可安排一次与讲者的谈话,以确保自己引见时说的话都恰如其分。会议主持人在引见叙说既将结束之际,为不使讲者出场显得唐突,可通过声音或语调的变化,借助像““同志们,现在请×××为我们演讲”或“各位听众,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演讲”等恰当地连接语句,把讲者从坐席上请出来。此时,主持人还要面转向讲者,并带头鼓掌欢迎。

谙熟于引见演讲的会议主持人,除应遵循上述方法外,还应力求做到:

1.充分表现自己的欢快和热情。

2.清楚、准确说出讲者的姓名及演讲题目;

3.真诚、客观地介绍讲者的背景材料,不给人以牵强、吹捧之感;

4.用引人注意的话开始演讲,语句要清楚、明确,必要时可说些幽默、诙谐的话;

二、授奖演讲

许多团体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都有定朗或非定期地召开庆功授奖大会的惯例。在这种大会上,通常在颁布奖品前或后,由团体领导做个授奖演讲,以表彰那些在日常或特殊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或组织。授奖演讲有时还可用来纪念某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或事件。庆功授奖的场合一般是较隆重、热烈的,因此,伴随着的授奖演讲也应当具有相应的气氛。擅长于授奖演讲的人往往借助一些充满欢快而又响亮有力的呼吁或口号,来点缀自己的演讲,以渲染大会的喜庆气氛和振奋听者的精神。

授奖演讲的讲者可以热烈祝贺来作为演讲的开始。然后,他可围绕下述几个方面来构造自己的演讲:有功人员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或特点;他们在工作中显现出的卓绝艰苦的努力和忘我奉献精神:他们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或杰出贡献;他们体现出的榜佯力量的重要意义等。最后,讲者可以以向有功人员学习的用力呼吁或对他们从事艰巨工作的真诚谢意来结束自己的演讲。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讲者应表现出一种能使全体在场人员都可感受到的出自内心的喜悦和欢快,使大会始终保持高涨、热烈的情绪,从而产生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激励效果。

真正有效的授奖演讲还要求讲者做到:

1.视场合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稿件;

2.使用明确、活泼和富有号召力的语言;

3.对有功人员的褒奖,要避免夸张不实之词。

三、领受演讲

领受演讲由参加庆功授奖大会的有功人员或组织的代表来做,其通常出现在大会表彰和颁布奖品之后。领受演讲一般采取简短的即席演讲的方式,除非与会者希望有功人员做个长篇发言。成功的领受演讲的最重要特征就在于:必须符合演讲的境遇,即符合授奖大会的礼仪、气氛、前面其他人的演讲、接受到的荣誉称号或奖励的类型等等。领受演讲的讲者在始终关注符合演讲境遇的同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演讲达到如下两个意图:(一)诚挚地向授于自己荣誉或奖品的组织和个人致以谢意,以规避给人不礼貌之感;(二)谦虚而又如实地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以给他人以借鉴,鼓舞和驱策他人共同前进。为此,他可以:如实谈谈自己对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和付出的努力;有分寸地列举自己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自己获得荣誉和奖励的意义所在;最后交待自己今后的打算或愿望,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引此,恰当得体的领受演讲还要求讲者:

1.始终以真诚、谦虚的语气讲话;

2.发言简短、明了,有时仅需表达自己的谢意或决心就行。

3.在对自己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做介绍时,既要防止言过其实,又要防止过分谦恭;

四、欢迎演讲

通常,当外来的组织或人访问某团体,或者有人开始成为某团的新成员时,该团体的领导就得扮演欢迎者的角色,履行致欢迎词的义务。欢迎演讲可以是长篇的演说,也可以是简短的即兴发言,其正规程度既取决于演讲规模大小,也取决于来访者或新成员拥有的名声、地位等状况。但不管怎样,欢迎演讲的讲者,可围绕下述领域来选择演讲内容:衷心表达对来访者或新成员的热烈欢迎;热情叙说自己团体与他们之间以往的联系、合作、友谊或共同的利益、理想、愿望等;客观地介绍自己团体诸方面的特点;友好地表达对他们的良好祝愿或要求;恳求他们能对团体的工作提出要求或建议等。

偶尔,你如是被欢迎者的话,你可考虑在下述领域选择自己的演讲:真诚而又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谢意;愉快地回顾与该团体以往的联系、合作、友谊或共同的理想、利益、愿望等;亲切赞美自己对该团体的印象和表达自己的良好祝愿或决心等。

无论是欢迎者还是被欢迎者,在抉择好演讲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注意:

1.视欢迎会的正规程度,酌情考虑是否借助稿件;

2.演讲要始终热情洋溢、亲切友好。

五、悼词

悼词的作用在于悼念去世者,寄托人们对去世者的哀思。殡仪馆是致悼词的最常见场所。在一些已故著名人物的诞辰或逝世的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也应属于悼词一类,悼词对讲者的最大要求就是:既要深沉而有情感地表达对去世者的悲哀、怀念之情,又要保持理智,不放纵情感,以教育和感染与会的听者,激发起人们继承去世者遗愿的决心。由于致悼词的场合通常比较隆重、庄严的,因此,讲者应借助稿件来进行。

悼词的要主要内容之一是缅怀去世者的生平和业绩。通常,有经验的讲者借助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1)年代法即讲者按死者生前的不同时期有秩序地追怀其功绩(如按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年时期、老年时期或按就读时期、开始取得成就时期、出名时期等)。讲者使用该方法时,要力求抓住去世者生前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或典型的事实,而不要简单罗列事实,报流水帐。(2)答题法即讲者通过对有关死者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回答来构造整篇悼词,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说死者是个伟人或杰出的人?他做出了什么成绩或完成了什么事业?他拥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他有哪些富有魅力的个性或深切感人的事?他人是如何评价他的?等等。

悼词的另一不可少的内容就是要表达继承死者遗愿的决心。在这部分内容中,讲者可一般地表达自己继承死者遗志的意志或愿望,也可具体列出死者生前未实现的若干憾事,然后表明自己为之奋斗的决心。

通常,感人而又催人奋发的悼词还具有如下特点:

1.使用诚挚而朴实无华的语言;

2.规避任何滑稽可笑或幽默的内容;

3.缅怀死者的业绩要客观,不给人吹捧之嫌,有时不隐讳死者的不足或过失,效果更好些。

六、告别演讲

告别演讲最经常出现于这样两种情况下:一是某人在一岗位上工作多年行将离职时;二是某人与亲朋好友分手前为表达自己的友好或依恋心情时。告别演讲面临的境遇是多样的,因此它同欢迎演讲一样,其形式可表现为正规的公开演说,也可表现为简短的即兴发言。每位讲者应依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告别演讲的形式。告别演说在前一种情况下,讲者可参考下述内容:表达自己对离职的依恋心情;阐述自己从事工作的原则或指导思想;坦诚说出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变化以及还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回顾自己工作中遇到最难忘或最有趣的经历或轶事;诚挚感谢长期来帮助和支持自己工作的领导或同事。

告别演讲出现在后一种情况时,讲者可参考下述内容:表达自己与友人分别的留恋心情;回忆与友人相处中的最难忘怀或最能体现双方间真诚情谊的经历或轶事;对双方间友谊长存的真诚的祝愿;衷心感谢友人的周到服务或热情款待。

告别演讲的讲者除选择好内容外,还应注意:

1.使用朴素、简明的语言;

2.根据场合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稿件;

3.表达依恋心情或谢意必须情真意切;

4.介绍自己的工作成绩不自吹自擂,谈自己的工作不足不过于具体,不纠缠细节。

上面,我们扼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礼仪性演讲。当然,类似的演讲在生活中还很多,我们这里只是聊举数端而已。总之,你在运用演讲的一般理论和技巧时,只要始终牢记:(1)认清自己演讲境遇的基本要求;(2)选择适合于该演讲境遇的内容和方法,你就能娴熟自如地应付各种境遇下的礼仪性演讲。

 

你也可以像乔布斯那样演讲:让演讲流畅自然

 

乔布斯是一位娴熟的表演大师,表演技艺精湛。演讲中,他的一举一动都和示范演示、图片和幻灯片播放配合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他看起来显得愉快惬意、信心十足、轻松自然且毫不费力。至少,在观众看来,他显得轻松自然。以下是乔布斯演讲的秘密-他排练时间长达几个小时。为了达到更加精准的效果,他甚至连续多日进行排练。

史蒂夫乔布斯、迈克尔乔丹和温斯顿丘吉尔的共同点

心理学教授安德斯爱立信博士(Dr. K. Anders Ericsson)研究了世界一流运动员如飞人迈克尔乔丹,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如国际象棋选手、高尔夫球手、医生甚至扔飞镖的大师! 爱立信博士发现:这些成功人士都无一例外地通过某种方式来不断完善他们的技能,刻意反复地练习,精益求精。换句话说,他们不只是反复地做同样的事情,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还制订具体目标,寻求反馈意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完善。从爱立信的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明星们出色的表演源自数十年如一日地练习特殊技能。

普通的演讲者之所以也能够转变为一代演讲大师,也是因为他们不断地练习。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大英帝国利益的坚决捍卫者,为大英帝国的利益奋斗了一生。他也是20世纪最出色的沟通大师之一,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黑暗的时期,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坚决抗争,挽救民族危亡,为争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激发数百万英国人,说服、影响和鼓舞听众,他也曾刻意练习演讲所需技能。“他会在大型议会演讲开始前数日就着手准备,包括有预见地作推测性的准备,针对各种可能遇到的感叹和疑问准备好巧妙的回答。 丘吉尔准备得如此彻底而充分,他看上去似乎是即兴发言……他的听众都不由自主地被他所吸引,并深深地为之着迷。”丘吉尔的孙女西莉亚桑迪斯(Celia Sandys)和合著者乔纳森利特曼(Jonathan Littman)在《永不言败-温斯顿丘吉尔的领导智慧》(We Shall Not Fail )一书中写道:“道理非常简单,但需要事先进行大量艰苦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如果你想在即兴发挥时也表现得自然流畅,事先反复练习就更加必不可少。”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家都知道,“自然流畅”是反复练习的结果。

你也可以像乔布斯那样演讲,但同样需要练习。乔布斯的演讲看上去容易,那是因为他在幕后煞费苦心地花大量的时间精心准备。在艾伦多伊奇曼的《史蒂夫乔布斯复出记》一书中,保罗瓦伊斯(Paul Vais),NeXT公司的高管,曾这样说:“每个幻灯片都优雅得像是诗歌的片段。即便是大多数人不屑一顾的细节,我们也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反复推敲。史蒂夫不遗余力地为演讲作准备。我们一起精心策划、协调、编排所有的元素,使一切看起来更加真实。”只要你接受了这个简单的原则-反复练习,你的演讲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

“10 000个小时”的成功定律

没有人生来就是“专家”,乔布斯是一位非凡的演说家,因为他坚持不懈地练习。怪才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他的《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Outliers)一书中的研究显示,一位音乐人,一旦拥有进入顶级音乐学院学习的实力,那么,判别他们未来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他们的努力程度。那些最顶尖的专家,他们不只是努力,也不是比其他人稍稍努力,而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尽管《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的具体研究对象是音乐家,但是大量对于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唯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的唯一途径。神经系统科学家兼音乐家丹尼尔列维京(Daniel Levitin)告诉我们:要在一个领域里成为专家,至少要经历过一定时间的练习,这个神奇的数字是10 000个小时。

“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平,他的练习时间就必须超过10 000个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通过研究无数个案例,可以发现,无论是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滑冰运动员、钢琴演奏家、棋手,还是作案屡屡得手的惯犯,对他们的练习时间进行统计的结果都无一例外地显示“10 000”这个神奇的数字。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的练习时间远远超过其他人,仍然达不到世界级专家的水准。然而,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练习,一个人的技能就达到真正的世界级专家的水平,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案例。可以看出,人脑的确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才能吸收消化所有必要的知识,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精通,完成成为世界级专家所必需的知识储备。”

按照列维京和格拉德威尔的研究,“10 000个小时”的成功定律和我们所了解的大脑的学习理论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学习需要神经组织的整合-大脑将信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通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学习。我们对某一特定行为的体验越多,大脑中的这种联结就变得更紧密。

现在,让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10 000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3个小时,或者一周练习20个小时,共计10年的练习时间。为了证实这一理论,格拉德威尔讲述了甲壳虫乐队的故事。 毫无疑问,甲壳虫乐队是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拥有歌迷最多、最为成功的乐队。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支乐队并不是在英国奠定了其全球摇滚事业的基石。1960年,甲壳虫乐队成立之初,它的年轻成员们曾在德国汉堡穿梭雷佩尔街的各类俱乐部进行演出。据格拉德威尔的记述,甲壳虫乐队在1964年首次取得成功、征服世界之前,已经在汉堡演出了不下1 200次,有时一口气不停息地演出8个小时。这是意义非凡的技艺表演,因为大多数组合在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没有这样高强度地合作过。乐队成员在一起合作的时间越久,他们的技艺就越发炉火纯青,他们也变得越发自信。“顺便说一句,”格拉德威尔写道,“从甲壳虫乐队成立之日,到他们的新专辑《佩珀中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和《白碟》(The White Album)的问世,整整经历了10年时间。”

学习了“10 000个小时”的成功定律后,让我们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乔布斯身上。虽然苹果 公司成立于 1976年,但乔布斯和朋友兼共同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从1974年就开始参加家酿计算机俱乐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的活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是早期成立于美国加州硅谷的电脑爱好者俱乐部。正是在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期间,乔布斯开始考虑并谈论电脑如何改变世界。整整10年后, 乔布斯在舞台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1984年推出Macintosh电脑。参加苹果大会的大多数观众都认为那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包含了悬念、戏剧元素、兴奋感。值得注意的是,乔布斯并没有就此停歇,他继续练习,改进并提升自己的演讲风格。

又过了10年,到了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并在波士顿举行的Macworld大会舞台上讨论他帮助苹果公司恢复生机所采取的措施。10年后的他,演讲技艺更加优美精致、自然流畅。讲台对他而言已属多余,他轻松自如地在舞台上释放情感,挥洒热情,他所呈现的幻灯片也更加富于视觉魅力。

10年转瞬即逝。在我看来,全面考虑演讲从头至尾的每个元素,2007年Macworld大会上的演讲是乔布斯迄今为止所作的最成功的演讲。可以说,每场演讲,乔布斯都打出了漂亮的本垒打,但2007年,他打出的则是四座皆惊的全垒打。一切都完美到极致。本书已经讨论了演讲中的某些环节。整场演讲优美流畅,堪称经典,情节跌宕起伏,举手投足洋溢着自信,表述方式魅力四射,幻灯片华丽典雅。关于iPhone手机的宣讲甚至使得同一周举行的拉斯韦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的新品都黯淡无光。

人们关于乔布斯的一个重大误解是认为他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演说家,他天生具备舞台展示的魅力。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上文提到的研究所显示的,没有人生来就是专家。如果你肯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你也有望达到世界级演讲大师的水平。

 

会说话 赢天下:阅读可以更好地积累话题

 

多读书,多行路,是我们积累知识财富的手段。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多读书、多接触社会,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知识和阅历的提高,我们会拥有更广博的见识和更丰富的经验,无形中为我们与人交谈积累更多的话题。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也说:“学问改变气质。”由此可见,读书是气质、精神永葆的源泉,也是与人交往所需话题的重要来源。

虽然读书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但是如果只读而不去实践,就会使其变成毫无意义的死知识。所以,在与人进行交往前,必须要预备一些知识性的话题。当然,这些话题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也可以是书本,然后将其输入自己的大脑,再视时机或气氛,适当地加以运用。

开卷有益

大多数的说话高手,都有着广泛的阅读兴趣,他们每天至少都会读一份区域性或全国性报纸。有些人表示:“为了能够更好地和他人交谈、找到合适的话题,消息就一定要灵通;为了消息灵通,一定得多读书。”只有这样积累话题,才能使我们的谈话自信、从容。

“阅读”就是为谈话作准备。广泛涉猎各种报纸杂志或者书籍,就有机会知道某人的大名或公司情况,至于记不记得出自何处,对谈话并不重要。同时,也不妨阅读一些自己工作领域之外的书籍杂志。它们能够使我们通晓世事,便于与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交谈。

报纸可以提供一般性话题的信息,譬如交通、天气、时局等,还包括一些地方新闻。天气是绝佳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会有所感受,要是天气异常就更可以用于对话了。南方洪水、北方沙尘暴、最热的天气等,都可以大谈特谈。

说话高手应该如何利用报纸上的新闻呢?

仔细阅读焦点新闻栏。

浏览头版,检阅每则新闻的标题。

阅读每则相关或有趣报道的第一段。一般新闻稿第一段都会为整体事件作一个总括。

该文章是否重要,要看它能不能引起你或客户的兴趣。

检阅报纸每个版面,不但要了解大的区域的新闻、运动或商业消息,还要掌握自己居住地区的文化新闻等。

如果已看了全国性报纸的全国新闻或国际新闻,地方报纸上的这类新闻即可省略,以免浪费时间。

当你已“看过”报纸,知道国内外及地方新近发生的事,也知道有哪些比赛、娱乐新闻,了解了地方和全国气候之后,你应该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呢?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能将新闻轻松带入闲谈之中。

“你是怎么挨过暴风雪的?”“你花了多长时间把雪铲完?”

“你保暖工作做得如何?”

“你觉得世界杯谁会赢?”“你喜不喜欢××球队?”“你是××队的球迷吗?”

“这是你第一次参加全国大会吗?”

“怎么会想去当兼职?”

“是不是常去钓鱼?”“你最喜欢的钓鱼场在哪里?”

问完以上诸多问题之后,你还可以适时再加问一句:“你有什么感想?”

即使你未必熟悉每一个话题,只要平日博览群书,也定能对谈如流。事实上,只要了解相关知识,对该主题具有一定的熟悉度,或者能提出好的问题,使对谈进行下去,你便不难与人细细分享所有的信息。

与人分享

你是否常说:“这件事情我知道,只是我忘了从哪儿知道的。”

当你想要记住某个重点、某个稀奇古怪的标题或者一篇有趣的文章时,一个不错的方法就是:阅读、剪贴、归档,并于日后温习。别忘了标明文章的日期与出处。有时,精彩的谈话就来源于此。

此外,我们也可以将重要、有趣或与对方相关的文章给相关人士看,来培养人际关系。你只需在剪下的文章后附张短笺,不妨在上面写道:

“读到它,就想到你。”

“恭喜你得奖,祝前途无量。”

“多寄一张照片给你,可与家人分享哦!”

也许你认为这算不得对话,但事实上,这是另一种传达信息的方式,表示:“我聆听了你的话,不但记得你,还很重视你。因此,我不厌其烦地剪下这篇文章寄给你。”

无论你是否亲自参与这些活动,你都应该对这些题材多少有些认识。女人需要阅读体育版,了解球赛、球队及比赛得分;男人也应该阅读生活版,并了解社区、电影、书籍、文艺等信息。如此一来,男女沟通时便有了相同的题材,彼此都可以找到话题来一起讨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