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不好,怎么办?

曾经在一本心理学书籍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女孩在父母离异后,从小跟着妈妈,有过一段很不愉快的成长经历。她很早就结婚、离婚。后来,再婚,又离婚。最终,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得力不从心。

而她的外婆和妈妈也都与她一样,有过多次的婚姻经历。这个家族好像陷入了一种怪圈,祖孙三代拿着同样一份人生脚本,不断复制着相同的命运。

女孩的外婆曾经找人算过命,说这个家族的女人都带有衰气,注定没有好的婚姻。对此,她和妈妈也都深信不疑,认为生在这样的家庭,就是自己的宿命。

女孩的妈妈因为离异,独自带着她,过着艰难的生活。妈妈把最大的期望放在了女儿的身上,唯一的希望,就是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人。可是,她在女儿的面前,却表现出种种的不平衡心理,认为自己付出得太多,是女儿亏欠了自己。女孩稍微犯一点小错,就会引起妈妈的不满和抱怨,继而便是狂风暴雨般的哭泣。

女孩虽然知道妈妈的不易,却也受不了这样的沉重的心理压力,只想要逃离。她在叛逆的青春期和一个男人离家出走,想要把自己全部的爱,付给一个给她更多关怀的人。

她和那个男人早早的结了婚。可是,她也不自觉地把那种不平衡感,带到了自己的婚姻里。男人工作忙,回家稍晚,她就会抱怨自己每天干了多少家务,说自己只能当牛做马,没有人来帮一帮她;男人脱下的鞋码放得乱了一些,她就会喋喋不休,埋怨男人把她当作保姆使唤。

渐渐地,男人终于再也忍受不了她的苦大仇深,提出了离婚。后来,她又经历了几次无疾而终的婚姻,这让女孩全家对算命先生说的话,更加深信不疑。

其实,宿命这种事,我是不怎么相信的。

家世不好,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一直在复制,造成不幸的方式。

我认识的一位姐姐,来自于农村的一个小县城。

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庭并不富裕。后来,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留在了大城市。

她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感情很好。小夫妻俩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几年的时间买了房,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好几次,她老家的亲戚要来这座城市,想在她的家里借宿,却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安排亲戚住在家附近的快捷酒店,却也会亲自下厨,请亲戚来家里吃饭。

有一次,她的妈妈亲自给她打电话,说姨妈要带着表弟来这里办事,希望她能安排姨妈住在自己家里。姨妈从小待她很好,和她很亲近。但是,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她知道这个头一开,她的家里,就会从此变成免费的旅馆。

她告诉我,小时候,她的父母经常会吵架。吵架的原因,无非是爸爸妈妈在争论,对婆家或是娘家哪一方付出得更多。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可是她的父母却各不相让,经常吵得面红耳赤。每当这时,她和弟弟只能蜷缩在一角,抱在一起无助的哭泣。

所以,结婚之前,她就和老公就达成了一致,不依靠或者偏袒任何一方的父母,也不允许任何一方介入他们的生活。

她说,她不想因为家人总是过来住,而让自己的老公感到付出得过多。对于吵架,她从小便看惯了。所以,她很早就开始思考,以后要过怎样的生活。

婚姻的幸福与否,关键取决于爱的能力的强弱。

好的家世带来的,无非是一种环境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对人对事的态度。

可是,不好的家世,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作一种警示。接受或者改变,决定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也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不可否认,幸福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拥有着更高的情商,和更多给予爱的能力。

这就好比,家世好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天然地就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有着更高的起点,掌握着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不过,也不必太灰心丧气。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决定输赢的不止是起跑线。重要的,还有速度和忍耐力。

前几天,邓超和孙俪在微博上晒出了结婚五周年的全家福。看过照片,瞬间就被这一家人的笑容所温暖。

34岁的孙俪,家庭幸福,儿女双全,演艺事业更是风生水起,俨然成为人生的赢家。

可是,孙俪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异。

那时,孙俪和妈妈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的抚养费,生活过得非常拮据。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警备区文工团,有过一段艰苦的部队生活。也正是因为经历过磨炼,她的身上有着一股别人无法比拟的韧劲儿。有才华、肯吃苦,才能踏踏实实地一路走来,直到走成影视圈的一姐。

王小波在《青铜时代》里说: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

改变不了你的家世,那么就去培养你的优势。

韩信的军事才能超越常人,超越到可以让人们不去计较他曾经受过胯下之辱;史铁生的文字震撼人心,震撼到可以让人们忽略他的双腿残疾;马云的商业头脑太过强大,强大到可以让人们忘记他不扬的相貌。

人,一旦让自己的某个优点足够强大,那光芒,就足以让其他的缺点忽略不计。

BBC有一部纪录片,叫做《7UP》。

影片从1964年开始拍摄,从英国选取20名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开始跟踪拍摄他们的生活状态。影片每间隔七年拍摄一次,追踪这些孩子的生活。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当初年幼的孩子,现在都已经变成了不惑之年。

这是一部让人看后极其郁闷的影片。

因为看过之后,你会得出一个结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富人的孩子,仿佛走上了一条制造精英的“传送带”,从富人区的中小学到牛津剑桥,毕业后再进入律师传媒等精英行业;而穷人孩子,似乎从来没有争取去突破头上的那层玻璃天花板。他们一如自己的父母,按部就班地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和失业。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与其说他们复制了上一代的命运,倒不如说,他们继承了上一代的习惯和价值观。

是谁说过,人生就像一个木桶,里面的水,会从最低的那片木板流出。于是为了装进更多的水,我们都拼命地想要弥补自己的短板。

可当有些缺憾我们无法改变,最好的办法,只有努力把自己的长板加固得高一点、再高一点。

这样,当木桶倾斜过来,还是能够再多装进一些水的。

没有好的家世,那就去创造好的家世。

家人没办法罩你,那就去罩着你的家人。

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就自己成为巨人。

如果不满你的现在,那就要重新选择想要的一切。没有人能为你的人生负责,只有自己才能决定想要的人生。

你看,在雨里努力奔跑的,从来都是没有伞的孩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