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姑娘,要怎样活才算够本
在一次《鲁豫有约》的节目中,鲁豫问张艾嘉:到现在为止你的人生有什么遗憾吗?张艾嘉回答说:“没有遗憾,觉得自己活的够本。”看着这个已年过六十岁的女人说出这个答案时,她脸上的笑容在皱纹中显得真实可爱。
无可否认,在张艾嘉的一生中,她的每一步,都走的坚定踏实,又走的成功亮丽。
活的够本,应该是张艾嘉人生的最好诠释。
朋友尤月跟我说,在大四的最后一年,也被同学们问到过相似的问题。在毕业前的一个晚上,同学们在吃完散伙后围坐在操场的草地上,有同学问她,“大学四年,有遗憾或是后悔的事吗?”尤月想了一下回答说:“遗憾的事应该是考太多证吧,因为考这么多试,而错过很多现实生中实践的机会,害怕毕业,因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这听起来像是一句玩笑话,但对于尤月来说,当时真是这么想的。大学四年,她几乎考了所有能考的证几十个,自己本专业、非专业,只要是有时间参加的考试,都去考。仿佛是用这一本本得到的证来证明自己真的是个好学生。
毕业之后,尤月带着这些证,从北京到广州工作。她以为有了这些证,便可以拥有一片光明的未来。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并非是靠一些证件就可以解决的。因为考了很多证也有的学生时代的自信心,被生活中的难题一点点的吓退,直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生存能力,更加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擅长做什么。
当尤月跟我说起刚入社会的这段经历时,我完全是不相信的。看着现在在我面前处理事情游刃有余的样子,完全想像不到这个聪明好学的姑娘在初入社会的时候,尽然被重重地打击过。“可能是当时对自己的能力、适应力没有一个好的认知,也并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以为曾经那考过的证就是实力的象征,实际上都不是。”尤月回忆起刚工作时的经历跟我说。
告别受挫的广州生活后,尤月来到了深圳。
来到深圳后,尤月快速地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文案策划的工作。这个工作无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在工作性质上,跟都是对口的。在起初对于这份工作的新鲜劲过去之后,面对日复一日的对着冷冰冰的电脑的工作,心里开始慢慢生起了躁动的念头。在深圳这样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城市里,身边穿梭着不同类型的年轻人。尽管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但是她们的身上总有一股力量在涌动,总是有一张朝气蓬勃的脸。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不安于现状,爱折腾、爱尝试新事物。在不知疲倦的探索和折腾中找到想走的那条路。
在一点点地溶入这个城市之中时,尤月也开始喜欢上了身边人这种爱折腾的生活状态。这个平时文静的姑娘,也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之下,一点点地发现自己内心那个调皮的小孩在蠢蠢欲动。“不能让自己整天困在这个小格子间,不能重复读书时整天只有书本考试的日子,要去用行动来体验生活。”当心里开始有这个想法后,尤月给自己定了一个运动与行走的计划。
之所以定这些运动计划,是因为她觉得前面活的二十几年都是静止的状态,渐渐的长大中,这种静止的状态会像一潭水一样变得浑浊,没有生机。她需要冲破这个自我封闭的心里空间和物理空间,深圳更多的年轻人一样,把自己置身于“动”的状态之中。
在尤月的文章中,尤月详细地记录了这几段让自己的“动”起的经历:
2014年,尤月挑战了深圳的磨房“百公里”,这真的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两天一夜,整整25个小时100公里的行走,走过了红树林、中山公园、梧桐山、洪湖公园、大小梅沙、马峦山等地,一路上喝了8罐红牛。过程十分自虐,不间歇的行走令双腿浮肿、脚趾流血,一次又一次想中途放弃,但还是咬着牙一步一步地挪脚前行,因为一开始就告诉自己一定要从头走到尾……经过昼夜的疲惫坚持,尤月和朋友终于到达了终点,瞬间就像散了架的机器一样瘫倒在地,久久不能起来。曾N+1次幻想到达终点时的场景,应该是抱着朋友”哇哇大哭“,但真的到终点之后,心里却很平静,平静的有点不可思议,突然感悟到:人只要抱有信念,就没有达不成的目标。
2015年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减肥训练计划,每天6点30起床,晨练1个小时左右,进行跑步+其他运动。粗略的统计了一下自己的战果:去年下半年跳绳1万5000次、转呼啦圈7000次、仰卧起坐4000个、平板支撑累计50分钟。因为前面有了百公里的磨练,我更加相信信念的力量,所以无论多晚睡觉,第二天6点半一定能顶着惺忪的睡眼,准时起来晨练,刚开始的一周,痛苦万分,但坚持2-3周后,发觉这一切并没有那么难,以前也吵嚷过减肥,往往都是半途而废,很少能坚持一个月的时间。但这次的坚持,减掉了约20斤的体重,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2015年12月,参加了深圳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比赛当天,用了2小时36分钟跑完半马,虽然跑得不算快,但到达终点还能面不改色。因为抱有强烈的“减肥”信念,运动逐渐成为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从最初的“苦逼坚持”到现在的“轻松享受”,这是信念带给我的意外收获。
曾经有在尤月的朋友圈陆续地看到过她分享过以上的经历,后来在她的文章中读到这些细节的时候,不禁惊叹万分。这以上的每一项运动几乎都是我无法做到和完成的,而尤月却一个个地战胜了它们。因为这些动动和坚持的改变,让她也从一个整天迷茫苦闷的90后姑娘,找到了青春脸上该有的光芒的自信。
然而,就算做了这么多一般人都做不到事后,尤月依然没有停下来前进的脚点。她曾经跟我说:“我一直被要求去过”稳定、稳定、再稳定“的生活,我跟随“个人兴趣”去参加户外活动,去探求自己曾经在求学时代错失热情,总是被说:“女孩子不要太累,有个轻松稳定的工作就行,何必学那么多东西,学了也用不上,还浪费时间。”我曾在这些质疑和反对声中变得顾虑重重,总在心里不断地“自我设限”,过得局促且压抑。是因为这些动动,这些不断尝试与挑战自己的过程,让我变得放松和快乐”
2015年底,尤月接触了瑜伽。在坚持着跑步、徒步的同时,她也开始练习了瑜伽,这一练习便一发不可收拾,她从一个初级学者一直练到认证教练。在瑜伽练习中,她渐渐体会到了一种关乎身体与心灵的“美妙感”。从“呼吸”到“唱诵”再到“体式”一整套的瑜伽动作,缓解了长久积压的焦虑,释放了那个对于未来充满恐惧的自己。
就在前几个月,尤月辞去了现在的工作。去了瑜伽的发源地—印度的瑞诗凯诗学习更深的瑜伽课程。在她回来后,给朋友们做了一场分享会。当她站在台上讲着这段经历时,我看到她的眼神变得坚定而又平和,已不再是三年前我认识的那个总是默默不说的小姑娘。
她在台上自信优雅地向我们教受瑜伽动作,轻盈欢快。她的身体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她的内心也有了一个安放之地,那是一种知道自己是谁、又该怎样活的状态。我想起一本叫《瑜伽哲学》的书里有讲到:瑜伽就是有意识地放弃控制你的身体,你要意识到你的身体并不是你的,你的身体是身体自己的。
我相信尤月在经历过社会的历练之后,在经受过这些运动、自我挑战的洗礼之后,已达到了自己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这个地方不是常被教育的:女孩子,要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情,把时间与精力花在’正事’上,不要东想西想,应该快点找对象结婚,和你同龄的女孩子已经生娃了。这个地方是不一种不拧巴、不做作的踏实感。
在她从印度回国后,我和她见了面。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老远就看到她。看到她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张艾嘉,这个一生都在不断冲破限制、为自己设下挑战并不断超越自己的女人。张艾嘉说,因为女人这样活,才算够本。
相聚时,我学着尤月曾经的同学那样,向她提了一个问题:”在深圳的这四年,你有遗憾的事吗?”她大笑着说:“没有。越是折腾,越是活的尽兴,也越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到达每一个想去的地方。”
无论是如今63岁的张艾嘉,还是当下25岁的尤月,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一个女人,应当如何做,才能算活的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