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攒够了路费,依然有勇气再次上路
大学时有个舍友,对文学充满热情和专注,立志走学术研究道路。大学4年,90%的时间她都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复习,准备考北大中文系研究生。
她很喜欢毛姆,喜欢他的《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向往那种敢于追求梦想的生活,不管付出多少都不后悔。她更加坚定考研的决心。
第一年,她没有考上。但她知道北大竞争激烈,录取名额很少,准备再考。
毕业后,她没有参加工作,在校外租了很便宜的房子,仍旧起早贪黑去学校复习。第二次考,依然没考上,但是成绩提高很多,排名非常靠前了。
考完之后,她收拾行李离开北京,回了老家。
又过了一年,我们有联系。她告诉我,她在老家找到一份不太忙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在宿舍复习,准备第三次考研。
那一次,她放弃北大,退而求其次考了浙大。分数出来了,总分第1名,但因为某科目分数线调整,她最后竟以一分之差未能达到该科目录取线,生生落榜了。
跟我说起三次考研失败的经历,她显得云淡风轻,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她说,
毕业两年她经历过一些挫折,各方面成熟很多。当初一门心思要考研,要实现文学梦想,却一路走得坎坎坷坷,甚至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脱产考研时全靠家里支持。这两年她想了很多,梦想还要继续追求——今年她打算继续考浙大,但在此之前要经济独立。不受家里的接济,自己会更坦然,更有信心。所以现在努力上班,攒钱。
又说,当年非常欣赏毛姆和他的小说,可是几年过去,心境变了,反倒觉得当初自己很傻很天真。看多了星空和月亮,傻傻以为那就是现实,低下头才发现脚下一枚六便士都没有;生活过起来五味杂陈,却也拿它没办法。她不要穷困潦倒的梦想,就算梦想去远方流浪,也要先攒够路费。
“先捡起六便士吧,再去仰望星空月亮。”她最后十分平静地说,心境澄明。
我受到了触动。从坚定考研到现在退守,从对毛姆的欣赏崇拜到现在心境转变,这都是我没有想到的。或许这两年她真的成熟了。
我想起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两次梦见金字塔附近有宝藏,因此心怀触动。在犹豫着是否该去寻宝时,又偶遇神秘的撒冷王,鼓励他努力追寻梦想。
圣地亚哥下定决心,卖掉羊群,独自踏上埃及寻宝之路。刚到北非,他的钱财悉数被偷,无奈之下,在一家水晶店打工,攒路费。一年后,他攒足了钱,受到梦想和信念的感召,再次坚定地上路了。
当时读这本书,那种对梦想的执着和坚定让我深深感动。圣地亚哥有勇气,有信念,还有对于梦想十分明确的追求;但是并不盲目,懂得适时的退守和出发。所以最后他找到了宝藏,也遇到了真爱。
跟我舍友的经历很像不是吗?所以我一直相信,终有一天她会实现文学梦,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对梦想的追求有另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
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原本是位证券经纪人,生活看上去幸福平静。人到中年时,他突然抛家弃子,只身前往巴黎寻梦,过得穷困潦倒。后来又不顾一切跑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过起了土著生活,最终创作出许多杰作。
这样的决定很难让人理解和接受,因为斯特里克兰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现实逻辑,很难不让人怀疑他只是在逃避现实。或许毛姆这样设定只为了满足自我私欲,强行迎合西方人对于逃避现实这种行为的追求。
如果是几年前,或许我也会崇拜和向往这种出走,敢于和眼前的舒适生活断舍离。但我知道,勇敢出走其实要付出更大代价,承担更多压力。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出走的资本,勇气、信念、责任、资金,多半都要天时地利人和;否则,简单的出走只是一种消极逃避,梦想则是对自己最大的谎言。
我们都应该思考,月亮和六便士的关系,也就是远方梦想和眼前苟且的关系。当梦想和现实充斥着矛盾时,我们该像斯特里克兰那样不顾一切去追求,还是像考研舍友和牧羊少年一样,先攒够路费再上路?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不顾一切出走时,我们会后悔吗?当我们暂时停下时,还有勇气再次上路吗?
《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从不后悔,哪怕贫穷纠缠、病痛折磨也不在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水晶店老板在卖了多年水晶、赚了足够多钱后,却再也没有当年梦想去圣城麦加朝圣的热情,心还想着,人已囿于眼前的生活,无法自拔。
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梦想和现实的冲突只是表象,背后却是人性的贪婪和懦弱。毕竟我们都不是天才高更。
很多人可能没有这辈子一定要去做的事情和决心,不知道自己的星空和月亮在哪,只是这样混混沌沌地过下去。是的,如果你BORN TO BE,有幸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值得羡慕,更应该去追求。
愿你能头顶一片星空月亮,不忘脚下六便士;愿你攒够了路费,依然有勇气再次上路。
最后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的一句话作结: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