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充满了痛苦的,痛苦就是身体和心理的不自由

『生活随想』人生首先是充满了痛苦的,我对痛苦的理解是身体和心理的不自由。不自由的定义,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是想干啥事儿客观条件不允许,不想干啥事儿却非得硬着头皮干。比如你特想开辆车去草原流浪可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或者你对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深恶痛绝但是非得每天准点儿上下班不可。

不自由的定义,也可以从广义的理解,是天地之道与自强不息的矛盾。简单的说,水总是从上向下流的,黄河总是要泛滥的,人总是懒惰的,这是天地之道,是世界宇宙本来就那样的一个规则。而我们作为一种高等生物,人总要追求不同于草木的意义,而这就需要我们自强不息来完成。例如,让原子瞬间分裂或者合成成为原子弹或者氢弹。当然我的说法不一定准确,你可以每天早起读书,学习社交,并勇于接受生活的不断变化。例如水利工程给黄河改个人生道路。

天地之道与自强不息这个根本矛盾造成广义上的不自由。而对于个人来说,解除痛苦的方法,必须是获得自由。针对狭义和广义的自由,分别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先从广义的自由来说。

一是发挥儒家以及西方主流社会倡导的,天性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必然经过艰苦卓绝的与自身惰性以及自然现实的不断斗争和挑战,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锻炼自己的自律。最终能够战胜别人,战胜环境,用反复的成功获得的成就感激励自己养成积极的心态和习惯,从而将对手们远远地抛在身后。

例如你每天非常努力的工作,积极地社交哪怕你是个不善于沟通的人,勤奋的学习折腾每天睡觉少于6个小时而加班一定大于6个小时,于是你在40岁时因为在专业上投入的时间可能比身边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多20000个小时(20000小时是成为一个行业专家所必须的练习时间)从而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于是获得更高的收入、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自信。这时候你能够选择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当然大部分情况下这时候你想要的就是你已经长期使用并且已经适应的生活方式。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道家的中国原创的“无为”的出世精神。于方寸中求寰宇。顺应自己的天性与自然规律,发展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和生活方式。安贫乐道,哪怕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依然能够安然的满足于自己的生活。

例如你可以打工半年,然后四处旅行。没钱了就在当地打打工,然后继续旅行。当然旅行这种远足的方式只是用来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和人生意义的方式。例如康有为最终选择青岛作为安生之地。你可能一辈子做了20个不同的行业,换过几十张不同开头的名片,但是最终依然赚得不多,但是你能够达到内心的安然和满足,追求在别处。

这时候你已经跃然世外,将人生和世界看得更加清楚。只是真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人不可能撇开世人的评价和自己长期养成的价值观而彻底出世。如果为生活所困而不得不像高更那样为放弃物质而付出代价则得不偿失。我们了解了广义的自由的可能追求之路,再看狭义的自由,其实只是广义自由的路径而已。

我们比较衡量思索后不难发现,真正能够去追求自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必要的悟性。希腊有大量的奴隶用来工作从而使一大批人能够不用干活整天吃饱了撑着没事去想些形而上的问题于是才能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相信阿基米德如果是在农田里泡着种苜蓿而不是舒服地躺在盛满热水的浴缸里,他绝对想不到区分真假皇冠的方法(虽然我极度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但是并非每个有了物质条件的人,都能够悟道而真正投向自由。否则那些腰缠万贯的大商人、企业家都能幸福的生活着,事实显然不是。

那么什么人能够同时兼备必要的物质和必要的悟性呢?我们很难去量化一个人是否具有了追求自由,从而脱离痛苦的悟性,我们只能看谁具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两类人居多,一类是富二代,至少祖上的基业够他不用为生计操心,第二种则是靠自己奋斗的事业成功者。在寿民命(感谢人比黄瓜瘦的订正)未知的人生长度上找到一个收入和年龄的平衡点,能够使自己在离开世界之前依然具有养活自己的财富而在退休时依然保有较为健康的身体。

那么如何能够成为这两者呢?前者靠幸运。而后者,一半靠努力,一半靠的还是幸运。所以说到底,并非人人生来都有机会从痛苦解脱,(事实上大部分人活着的时候承受着痛苦误以为死去是解脱而事实上死去只是转换痛苦的一种形式并非解脱)只有少部分极度幸运的兼具财富或者财运和悟性的人,能够完成解脱痛苦这一过程。

最后简单讲一下解脱痛苦的过程。大抵是,观察,了解,领悟,实践,反复,得道,解脱。庄子说没有悟道的人是行尸走肉,当我们撇开褒贬而单从字面意思理解会发现这句话说得相当正确。没有人能够不偏不倚的讨论任何问题,如同本文我试图中立地谈论痛苦,自由,解脱而最后依然用道家的语言来总结论点而用儒家的笔法激励读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文/杜牛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