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充满烦恼,很可能是因为你格局太小

1

在简书上看了一篇文章《别让舒适成为你青春的坟墓》,大意是“舒适圈”如何消磨人的意志,混吃等死的生活多么安逸,又多么让人疲于成熟。

说到“舒适圈”,我深有体会。我13、4岁的时候喜欢懒在床上,早上不愿起床,等老妈端水过来洗脸,洗完吃早饭,吃完继续睡到中午,连床都不用下。现在想想,那段时间是我过得最混蛋最舒服的时候,但也是最颓废最自卑的时候。

我在广州学调酒时,认识一个学霸高中青年,他是乐队的主唱,身边同龄人都在混日子、吹牛的时候,他的雅思考了高分,决定去美国读书。

我问他为什么要去国外学摇滚?他说,虽然在国内也能认识优秀的摇滚人,但他家境很好,在国内一定会凭父母的关系,那不是他想要的。他想逼自己一把,把自己扔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野蛮生长”,看看自己到底能拼到什么程度,万一成功了呢?

ldquo;一次也好,我想为自己感到骄傲一次啊。”他眼神里闪烁着渴望。

人最懒的地方在于,一旦事情跟“舒服”挂钩,就容易变成习惯,进而成为一生只做一件事、稳定到死的人。而总是在尝试新的事物的人,不停挑战自我的人,尽管会经历很多“不舒适”的风险,却能在舒适圈外活得一马平川。

就像活在《围城》里的人,生活充满琐碎的烦恼,羡慕墙外的人,却从未想过跳出墙去。生活有着无数种选择选择,没有选择的是人甘愿活在狭隘里,仿佛坐井观天的青蛙,在枯井里占据整个世界。

我们抱怨着井里的泥巴有多脏,却从未想过跳出去看一看完整的天空。

2

2016年是我最倒霉的一年:人际关系碰壁、工作不顺辞职、生活没有目标。

情绪糟糕透顶的时候,我又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触动我最深的是一个进监狱几十年的老人,晚年被释放出狱,发现自己与这个广袤多变的世界格格不入,最终选择结束生命。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是因为我没有真的想结束这样的生活。是的,这生活糟糕、琐碎、充满了各式各样看不顺眼的人和事,但它稳定,稳定得让我提不起劲去改变点什么;它舒适,舒适得让我不需要操心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它让我焦虑、苦恼、抱怨、吐槽,我却很可能到死都活成这样,或者干脆就这样死去。

汤唯评价在演艺圈辛苦打拼的自己:“身边的人都讲粤语,我改变不了这个环境,就只能去适应环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适者生存,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如果我意识到生活充满了错的事情,我应该去做点什么对的事情才是,唯有真的去做了,才能在碌碌无为的日子里不那么焦虑。

美国学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曾在《自控力》这本书中说:人生中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而我认为后者要比前者大千倍。

如果有一天觉得自己不对,却甘愿这样一直下去,慢慢的,你很可能连焦虑的能力都会失去。就这样被不快乐的生活推着往前走,直至痛苦,直至麻木,直至后悔不已。

3

2016年下半年,我用5个月的时候去学心理学,三级资格证考过后,我开始在各个心理咨询所里实习、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免费接待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聊天。

平时有一份朝九晚五的正职,私下运营几个自媒体平台,心理咨询只有自己挤时间去做。但通过深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面对某一件事,我能看到比以前更多的东西。

比如:以前深深困扰我的问题,现在变成了人人都会有的坏情绪;以前无法理解的奇葩想法,现在成了个性鲜明的独特观点;以前想不通不明白的道理,现在成了对我有用的行动指南。

古典老师曾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中写道:“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有不止一个镜面,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它应该不只有一种标准、一种模式、一种状态,它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并且有着具有不同纵深的内涵。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现在和未来,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时候,存在着远比我们已知的更多的可能性。”

有的人选择固守一份工作,干得多痛苦也不离开岗位,只因生活稳定、衣食无忧;而有的人选择和不同的人交朋友,不局限于某个圈子里。

扩大格局,能使你通过见识更多的人或事,经历更多的风景,看清自己的立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而尼采曾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走出“舒适区”的人,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更少,对机会有着更准确的判断力,对未来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拼尽全力想要走得更高一点,或许不是为了登上最高的山峰,而是为了去更高的地方看一眼。因为这一眼,意味着你将活在完整的天空之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