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破他人谎言?

一般来说,谎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掩盖和隐藏,另一种是编造和篡改;前者不容易被识破,而后者却很容易露出破绽。因为编造和篡改的情节都是无中生有的,并非是说谎者亲身经历的,所以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当说谎者不断重复谎言时,难免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和分析,就很容易识破谎言。

唐朝初年,李靖担任岐州刺史时,有人向当朝者告他谋反。唐高祖李渊派了一个御史前往调查此事。御史是李靖的故交,深知李靖的为人,他心里很清楚李靖是遭到了奸人的诬陷,因此便想办法要救李靖,替李靖洗清不白之冤。于是便向皇帝请旨,请告密者共同前去查办此案。皇帝准奏,告密者也高兴地答应下来。途中,御史假说检举信丢失了,观察告密者以后的动作反应。

御史佯装害怕的样子,不停地向陪伴的告密者说:“这可如何是好!身负皇上之托,职责所在,却丢失重要证据,我可真的难辞其咎了”!说着,御史便发起怒来,鞭打随从的典吏官。他的举动使告密者确信检举信已丢失。御史无奈地向告密者请求:“事已至此,只好请您重写一份了。否则,不仅我要担负不能办成查访之任的罪责,您的检举得不到查证,就没办法让皇上论功行赏了。”那人一想不错,赶紧去重写。根据想象,又凭空捏造出一份来。

御史接到信件,拿出原信一比较,只见大有出入:除了告李靖密谋造反的罪名一样,而所举证据都换了模样,细节更是大相径庭,时间、人物都难以对上号,一看即知是胡编乱造的诬告信。御史笑笑,立刻下令把告密者关押起来。随后拿着两封检举信赶回京城,向唐高祖禀告原委。

上述整件事情的峰回路转,完全都要归功于御史巧妙地引出说谎者前后不一的证据,成功地揭穿了诬告谎言,惩治了撒谎者。因此,我们就要为说谎者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他的谎言露出破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