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学生更易患心病
一项对中国五省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5.2%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77.9%的中学生存在轻度的不良反应。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接受咨询中发现,“两极”(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差)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案例:
小刚是一名成绩优异的高中生,父母对他寄予了无限希望,可是最近,他总是莫名其妙地头痛胸闷,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没查出任何疾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分析:小刚的症状表明,他已经是心理问题躯体化了。成绩好的学生常常承载着上一代人没完成的心愿,他们往往过于懂事听话,为了满足家长的高期待,经常压抑自己正常的心理需求。再加上在学校,他们经常被老师和同学当作学习的榜样,这使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生怕自己使别人不满意。有的学生没有自我,一切按照标准而完美苛刻地要求自己。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急躁乖戾的坏脾气,成绩有一点波动就情绪极不稳定,有的极端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对于像小刚这样的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到他们“高处不胜寒”的心理,不要把他们当成一连串奖状贴成的标签,要让他们在轻松中活出真实的自我。
案例:
小丽是一所普通初中的在校学生,妈妈经常因为她成绩不好而打骂她,最近,妈妈觉得小丽已经被打皮了,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还敢跟妈妈顶嘴。妈妈觉得,这样下去,小丽可真要成为成绩和品行双差生了。
分析:像小丽这样的情况,她的问题很大程度是被妈妈打出来的。因为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感到不愉快和被惩罚,学习和打骂相挂钩,孩子就会逐渐厌恶学习,有的孩子甚至会拒绝再去上学,用自己的利益去反抗家长的管教。尤其是小丽正值青春初期,或者叫“第二反抗期”,妈妈再用管理小孩那样的打骂方式来对待逐渐有了自己思想的大孩子,无疑会遭到孩子更大的反感,于是孩子会采用一些不良方式,以此来反抗控制。
对于小丽这样的孩子,家长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只认成绩的局限,要全面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多和孩子平等交流,多鼓励孩子,当孩子的自尊心提升之后,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所改进,也给孩子提供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