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拥有一颗同情心
宝宝个案:美美从幼儿园回家后对妈妈说:“我们今天在假山上玩的时候,发现了一只死的小刺猬,特别可怜,老师说肯定是烧树叶时被烧死了。小刺猬会有多疼呀!我们班小朋友都哭了,张老师和我们一起把它埋了。”“那你哭了吗?”妈妈故意问她。“我没哭出来。”美美看着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你难受就说明你有同情心,有同情心不一定都要哭的。”妈妈帮助美美校正着她的想法。“你说它特别可怜,就说明你同情它。会同情别人是件好事。上次姥爷生病的时候,你不是把你的好吃的给姥爷吃了吗?这说明你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美美听了妈妈的话,若有所思地去玩了。
心理分析:
美美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她能从自身的体验出发感受小刺猬的痛苦,这种体验对孩子同情心的培养是不能忽视的一环。同时妈妈也及时对美美的同情心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鼓励她看到自己行为中同情心的萌芽――对姥爷的“移情”(美美认为姥爷病了,吃了自己爱吃的好吃的就会好受些)。后来的两个星期里,美美还是在不断地提起那只被烧死的小刺猬,每次提起,表情也是充满伤感,神色黯然……
记得在大学心理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案例,说在幼儿园做“关于儿童同情心”的实验研究时,设计了一个情境:老师站在窗台上擦玻璃,假装没站稳,从窗台上摔了下来。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呢?孩子们全都哈哈大笑,没有一个人去扶老师……当时听到这个案例,心里就在感慨,以后我要是有了孩子,我一定会从小培养他的同情心。看到美美的案例,我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过的这个案例,希望那是孩子们偶发的一个现象。但是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同情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重要。
同情心是关怀、助人、分享以及道德感等社会品格养成与社会交往技能组成的基本元素,没有同情心的孩子就不会体会别人的感受,自然也谈不上关心别人,与别人分享了。同情心是分担和感受别人忧伤的一种能力,是对是非观点提供支持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情感,孩子有了同情心就能增强对别人想法的理解,孩子才有可能更深入地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困难,这种感受可以让孩子更宽容、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并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主动想到帮助别人。而缺少同情心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冷漠、孤僻、不合群以及挑剔的性格,他们也就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分担别人的痛苦或需要。
培养同情心的过程需要在孩子的生长环境中营造一种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氛围、幼儿园的生活氛围。
培养孩子的情感感受力
让孩子从小感受到家庭的氛围,给孩子营造一个有人情味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情感感受力的重要手段。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一种孤傲、怪癖、冷漠的性格,要让孩子知道如何感受别人的痛苦,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并且在别人需要时主动伸手援助。两岁孩子在看到别人哭时会把自己的小汽车送给哭的人,并小声说“不哭,不哭”,对孩子最初的这种移情行为的积极肯定,就是对孩子情感感受力的培养。
用故事、图书向孩子传达同情心
给孩子讲道理有时是行不通的,孩子对机械的说教并不感兴趣,也不理解,而故事和图画书的情感体验更适合孩子的理解,用故事和图画书吸引孩子,与孩子一起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画面的内涵,故事中与孩子年龄相似的人物的感受会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在孩子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就鼓励孩子将听故事、看图画书的感受讲出来,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就会有助于孩子同情心的培养。
建立与小鸡、小鱼等有生命的动物的感情关注、关爱它们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孩子一起照顾小动物,也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一种好办法。孩子和动物有天生的接近的本能,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爱心,进而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对社会、对更多人的关爱。这种同情心的培养和渗透就为以后的道德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