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爱与管束之间的平衡
由于个性和价值观不同,每个父母教养孩子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父母认为规矩最重要,于是教养中强制的成分会多一些,有的认为发挥孩子好的天性最重要,教养中引导的成分就多一些。
有的父母容易给孩子建立常规,对他而言,订出规矩并切实执行并非难事。这样的父母,生活多半相当有规律,对孩子坚守原则,拒绝孩子也可以毫不犹豫。而有的父母则坚持度较低,不忍拒绝孩子,常会向孩子妥协,动摇了既有的规定和原则。
过分权威而缺乏爱的教养,会使孩子内心充满惊惧,因而失去养成自主自尊个性的机会;如果得到的爱很丰富,却没有适当的管束,孩子又会缺乏应有的行为规范,自制力低下。
在爱与管束这两种滋养孩子人格成长的要素中,爱是比较重要且多多益善的。接纳、赞许、赠与、注视、倾听、解释、了解、陪伴等,都是爱的具体表达方式,孩子生活在洋溢着爱的环境中,更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过,爱必须以管束来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父母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不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让孩子为所欲为,没有管束,“爱”事实上演绎成了“害”。
一般来说,父母的教养风格可以分为三类:独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非常严厉,动辄施以惩罚,在向孩子发出命令时很少作出解释;放任型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及有所限制,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和教育,认为让孩子自由发展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倾向于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对孩子的表现比较关注,正确、及时而恰当地实施奖励和惩罚,在必要时,父母会加以坚定的限制,但会解释理由,并鼓励孩子与之交流意见,与孩子的感情联系也比较亲密,关心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反应,同时考虑自己提出要求和命令的合理性。三种教养风格中,唯有权威型父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养效果。
对孩子的教养,要想做到恰到好处,需要父母经常调整自己的做法。如果发现自己要求太高,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就应考虑降低要求,加大接纳的范围。若是孩子没把管束当会事儿,以至生活习惯紊乱,行为举止不成形,则要提醒自己再严格一点。夫妇俩多加协商,具体讨论哪方面的教养需加强,孩子哪方面的情绪需多加一些照顾。两人一起评估,要比一个人客观很多。另一个途径是,多和其他家庭来往,经常和其他父母交换育儿经验,观察别人的教养方式,适当加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