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尺度”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尊重孩子却有一个“尺度”的问题:只有讲究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才能使家长的有意引导和孩子的自主发展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平等地位与主导作用

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条件。家长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家庭气氛,与孩子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自己作出一些决策。例如,平时可带孩子一起去市场,问问孩子:“今天,你想吃些什么菜?”回家后,可再问问孩子:“你想怎么吃?”和孩子一起商量:“周末你想怎么安排?”等等。其次,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平时多参与孩子的活动,多和孩子一起嬉戏玩耍,成为孩子的伙伴。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感受,经常与孩子保持同一视平线谈话,避免居高临下式的说教。

但强调平等,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家长的主导作用。孩子年龄小,是非辨别能力差,时处处都需要家长的悉心引导,才能进一步获得更有价值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家长的这种主导作用,不应该通过强制性的手段体现,而应该针对孩子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例如,想让孩子听故事,你可以不直接提出这一要求,而是说:“你看小熊太孤单了,它想听故事。宝宝,你陪它一起听,好吗?”想让孩子学用橡皮泥做“点心”,可以说: “布娃娃肚子饿了,我打算做些‘点心’给她吃。宝宝,你也一起学着做,好吗?”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中,孩子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家长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由发展与遵守规范

孩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们从小就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冲动。初生儿要挣脱父母对其手脚的束缚,为的是自由伸展;婴儿要挣脱父母的搀扶,为的是想自己学会走路;幼儿要挣脱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部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只有尊重这一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调动孩子内在的发展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家庭中,只要无碍孩子的健康、安全和他人利益的活动,部可以让孩子尽J睛探索、自主选择、自由创造。也许他们会把篮子塞进冰箱,试验篮子里是否会开出美丽的冰花;会把泥土盛进纸箱里,试验小草是否会在纸箱中破土而出 ·也许这样做,有可能弄脏家里洁净的地面,弄坏新的玩具材料,或给家长添上许多麻烦,但比起孩子的发展,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孩子通过这些操作,不仅增加了探索的乐趣,而且又能学到不少知识,真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尊重孩子的自由需求并不等于放任孩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自由与规范相结合的教育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给孩子自由时.一定要有相应的规则约束。例如,在家里,要让孩子知道各种用品、玩具都有固定的位置,使用后应物归原处;每日饮食起居也要有一定的规律,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在外面,要告诉孩子有关的公共秩序和文明规范,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自己的带领和示范下自觉遵守。家规的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是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而有一些却要因人而异。我有个朋友家,曾为看电视闹过一场“纠纷”。开始时,儿子每天要跟着她看完电视才肯睡觉。后来,她就对孩子讲了一些关于长时间看电视对儿童危害方面的知识,使孩子听后心服口服。此后,她儿子每天看完动画片后,就不再看电视了。由此可见,在规范孩子行为时,要给孩子说清道理,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接受规范。

孩子的兴趣与家长的要求

兴趣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表现为一个人认识、探索、接近或获得某种客观事物的倾向。当孩子对某些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后,就会精力集中、态度积极、情绪愉快地投入求知、探索、学习中去。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兴趣是孩子求知的前提,是孩子接受知识、学好、记牢、灵活运用知识的入门向导。”因此,家长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善于启发引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曾在《莫愁》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武汉市第一中学年仅13岁的初一学生魏林,曾7次荣获全国少年拉丁舞冠军;2000年参加在英国黑池举行的首届“世界少儿体育舞蹈大赛”,成为亚洲地区唯一进人决赛的选手,并获英国皇家舞蹈学院银牌证书,被誉为“亚洲最小的拉丁舞王”。同时还因品学兼优,多次荣获省级、市级“三好生”称号,2001年获宋庆龄基金奖。也许看到这些,大家会认为魏林在拉丁舞方面起步一定很早,其实不然。他从八岁才开始学拉丁舞。在他五岁时,其父母就将他送进市少年宫学习书法、绘画,孩子对这些没有兴趣,所以迟迟不见有太大的长进。一次偶然的机会,魏林误闯进舞蹈房,立刻被拉丁舞那种贵族般的气质和老师、小学员娴熟而流畅的舞步深深打动。回家后,小魏林对爸爸、妈妈说出自己不想学书法和绘画,而想改学舞蹈的想法。具有睿智而长远教育目光的父母尊重了孩子的愿望和兴趣,摆脱了社会上所说的“男孩应以刚性为主,最好不要学舞蹈”的压力。最终,不仅让孩子陶冶了情操,充实了心灵,而且还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了成功。

尊重孩子的兴趣,并不是说家长不能对孩子提出要求。特别是处于学龄前期的孩子,他们的兴趣往往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受偶然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为此,家长在尊重孩子选择的同时,要帮助孩子形成较为稳定的兴趣。另外,由于孩子判断能力差,有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兴趣,这时就需要家长及时提出要求,及时引导。家长应及时发现孩子的消极兴趣,并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教育,从而防患于未然,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而爱而不娇,严而有格,宽松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纵,则是家教的成功之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