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官兵的铁骨柔情

中国核潜艇官兵的铁骨柔情

作者:刘永路

核潜艇被称作最具威慑力和打击力的“撒手锏”,它是象征大国地位、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力量。迄今,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等五个国家拥有核潜艇作战能力。

金秋季节,笔者有幸第一次走进这支执掌“大国重器”的神秘部队——海军北海舰队某核潜艇基地,零距离接触这群让祖国骄傲、令敌人胆寒的英雄官兵,不禁由衷地感叹:他们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然而,在神秘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似水柔情——

每逢建军节,一位名叫孟龙的海军上尉都要去核潜艇基地广场,向一座“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雕像献上一束百合花。这座雕像的原型就是孟龙的父亲——某艇机电长孟昭旭烈士。人们之所以把孟昭旭喻为黄继光,是因为他用“堵枪眼”的精神守护了核潜艇这艘钢铁巨鲸。

在执行一次远航任务期间,核潜艇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发故障。大家都知道,反应堆舱内存在着可怕的辐射,如长时间进反应堆舱抢险,无异于用血肉之躯“堵枪眼”。艇上10名党员自告奋勇组成抢修队,副机电长孟昭旭挺身而出,第一个冲进反应堆舱。

进反应堆舱抢险的时间有严格限制。但孟昭旭冲进反应堆舱后,很快确定了故障的部位,考虑到其他战友接手还需要熟悉前面的工作,他不顾舱外战友一再催促,毅然一鼓作气排除故障。战友们强行把他拉出反应堆舱,可时间已超过规定时限的两倍多了。

孟昭旭在核潜艇上服役20多年,多次在排除重大险情时冲在最前面。由于身体严重透支,45岁那年,这位“拼命三郎”永远地倒下了。临终前,孟昭旭一手拉着妻子,一手拉着儿子,久久放不下手。他深情地对妻子说:“20年了,你嫁给我,也等于嫁给了核潜艇。这辈子我选择了核潜艇,又选择了你,我舍不得离开核潜艇,就像舍不得离开你和儿子一样……”

孟龙18岁那年参加高考,品学兼优的他同时收到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来自他向往的上海戏剧学院,另一份来自海军工程大学。孟龙一时陷入难以割舍的两难之中。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母亲让儿子陪自己到基地广场走走,她端详着广场那座雕像说:“孩子,你看,你父亲在望着什么地方?”孟龙顺着父亲凝视的目光望去——那是核潜艇起航的地方。海风轻拂,基地广播里又传来那首熟悉的核潜艇战歌:“我们是和平的盾牌,护卫着国家的安宁。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孟龙拉紧母亲的手说:“妈,我明白你为什么带我来这里了。我已经拿定主意,我是烈士的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天经地义。”孟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父亲生前所在的核潜艇部队。

水下长航——最难熬的黑暗之旅

核潜艇被称为“潜伏流动的导弹基地”,它一次(中间不须上浮和停泊)隐藏在水底的时间越长,越具有隐蔽突然的威力,因此,核大国无一不追求核潜艇的最大自给力。

继美国和法国分别创造了84天和67天的核潜艇最大自给力纪录之后,那年初冬,中国核潜艇也开展了最大自给力试验。出航那天,海军各级首长莅临壮行。

漫长的“黑暗之旅”随着艇体下潜翻起的泡沫与漩涡宣告开始。自然光线在水下6米处消失。一艘核潜艇的发电能力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用电,而核潜艇的操作全靠灯光照明,人体也需要每天照射紫外线理疗灯。但人造光不能与自然光相比,潜艇携带的植物第3天就相继凋零枯萎。潜艇续航到第30天,一个舱室的蒸汽安全阀突然爆炸,几十个大气压的高温蒸汽凄厉尖啸着往外喷射,值勤军士披上石棉被首先往里冲,紧接着,后面的人排成队,把棉被、棉袄浇上水披在身上,一个接一个往里冲,终于关闭了电机制动的大阀门。排险成功了,却有几双手掌被烫破了皮。

纵然核潜艇上万个机部件万事安泰,却还存在着另一层面的严峻考验,那就是水下长航对艇员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严酷挑战。被称作“钢铁巨鲸”的核潜艇看似庞然大物,实际生活空间却十分狭小。上百条汉子生活在一个钢铁封闭的蒸炉里,出海几个月,面对高温、高湿、高噪声的艰苦环境,没有白昼黑夜,没有时间与方位感,没有外界新闻信息,人人烦躁不安,头痛乏力,噩梦连连,虚汗淋漓。饭量越来越少,病号越来越多,最后连医生也病倒了。后半期,许多人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歇斯底里,记忆力下降,说话词不达意,出入舱门会莫名其妙地夹手夹脚或撞疼脑壳,上下岗走错舱室。倘若在值勤时陷入这种心理状态,便危险至极。在潜艇事故史上,因声纳当值人员头脑混沌导致艇体撞上礁石或水面船舶锚链的屡见不鲜。

“但我们中国核潜艇官兵意志不垮,一上岗就精神十足!”副机电长王庆江告诉笔者,为了解困,艇员们有的不住地往太阳穴上抹风油精,有的嚼干辣椒,以此提神醒脑。有一个艇员经常到伙房去“偷”干辣椒,一次长航下来,他居然独自吃掉了10斤干辣椒。

坚持、再坚持!67天过去了,法国海军的纪录被打破;84天过去了,美国海军的纪录亦被打破了。

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上级来电征求意见,全体艇员选择继续航行——整整90个昼夜,中国海军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潜艇返航泊岸的那天。码头的欢迎队列中跟着一连串救护车与担架。因为当年美国“海神”号长航归来,许多人是被担架抬下艇的。“而我们的勇士凯旋时,个个昂首挺胸。”基地政委厉严明少将给笔者讲述这段故事时,泪水不时在眼眶里面打转,“由于在水下待得太久,上浮后第一次打开通气口,艇员们一下子从缺氧到醉氧,海上的新鲜空气变成一股浓烈的腥臭昧扑面而来,让人受不了。艇员们身体虽然极度虚弱,许多人脸泛菜色,但在欢迎仪式上,仍坚持以军人的姿态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痛痛快快地洗一回吧”一位上校艇长给笔者讲述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那是一次长达40多天的远航。艇外到处是水,可艇内最缺的还是水。艇上用水限量控制,能够用毛巾蘸着一杯水擦一下身子,都是奢侈的事情。

有一天,艇上两个小战士用洗脸盆接空调机滴下的冷凝水,接了一天,终于接了小半盆。他俩开心极了,像享受大餐一样互相谦让:“你先洗吧,我的脸比你脏!”“不,还是你先洗吧,我洗完你就没法洗了!”这情景,恰巧被艇长撞见了。艇长见他俩竟敢用半盆水洗脸,火冒三丈:“谁也不准洗!”两位小战士见艇长突然冒出来,吃了一惊,随即笑嘻嘻地说:“艇长,您来得正好,今天我俩请客,这盆水就送给您洗洗脸吧!”艇长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你们以为讨好我,我就不批评你们了?谁叫你们违规用水了?”艇长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一顿痛骂。当得知这半盆水是空调机的冷凝水时,艇长鼻子一酸,差点掉泪,说:“洗吧,洗吧,半个多月没洗脸了,痛痛快快地洗一回吧!”

写不完的遗书:欠你多少情,爱你有多深

基地军史馆里陈列着一封泛黄的“遗书”:嫁给军人不容易,嫁给在核潜艇上服役的军人更不容易,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我不能陪你走完一生,一辈子欠你的情。希望你不要难过,把孩子带好,再组织一个幸福的家庭……

这是老艇长董福生当年参加极限深潜任务时留给妻子的。

极限深潜是核潜艇必须要闯过的一道生死关。下潜越深,证明核潜艇的性能和隐蔽性越好。可极限下潜又是核潜艇各项任务中的险中之险。早在1963年,美国最先进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极限深潜试验中艇毁人亡,129名艇员永远埋葬在无边的海底深渊。

下艇备航的前夜,董艇长辗转难眠。望着熟睡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他想了很多,思考再三,提笔写下这封遗书。遗书写好后,董艇长将它锁进了写字台自己专用的抽屉里。心想,如果自己牺牲了,家人整理遗物时会看到这封遗书。想到“一辈子欠你的情”这句话,董福生的眼睛又湿润了。渐渐地,窗外露出晨曦,这条硬汉使劲地抹了一把眼睛,大步向核潜艇停泊的码头走去。

极限深潜实验开始了!100米……200米……每下潜一米,都是一次生死考验:如果潜艇经受不住海水的巨大压力,就会像鸡蛋一样瞬间被压爆。

一根支撑深度计的角钢就在艇员们的注视下渐渐扭曲。没有一个人惊呼,没有一个人胆怯,每个人都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平稳地向深海下潜、再下潜……

12时10分52秒,深度计指向了极限深度并略有超出,一个从未到达的深度被中国海军核潜艇征服!

董福生长舒了一口气,他眼前浮现出妻子和孩子的笑脸,心里轻轻地呼唤一声:“老婆,咱们全家又可以团聚了!”

返航后,因工作繁忙,老董忘了销毁遗书。有一年搬家,妻子偶然发现了这封遗书,她看了一遍又一遍,双眼哭得像两只桃子。

那晚老董回家,看见妻子红肿的双眼吓了一跳,忙问家里出了什么事。妻子一边落泪,一边指指桌上的“遗书”。老董什么都明白了,喃喃地说:

“我欠你和孩子的情太多……”

后来,基地军史馆工作人员听说了这件事,开始征集“遗书”。谁知,这样的“遗书”在基地数不胜数,一个展柜都装不下。

“什么也不说,祖国全知道!”

“不知你走不走?不知你什么时候走?不知道你回不回来?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这是前苏联影片《蔚蓝色的道路》中舰长妻子的一段话。今天的中国核潜艇官兵和他们的妻子,更有自己内心的独白: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会告诉你”“什么也不说,祖国全知道!”

刘忠文与本村姑娘赵同婵恋爱多年,由于部队工作忙,不得不连续三次推迟婚期。那年,在双方老人的催促下,他们再一次确定了婚礼日期。然而,眼看着婚期就要到了,部队却迎来远航任务,刘忠文“人间蒸发”般没了踪影。婚礼当天,亲朋满座,新娘在乡间乐队的簇拥下吹吹打打地进了刘家大门。婚礼还办不办,怎么办?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万般无奈,父母按当地风俗,让尚未出嫁的女儿套上男装,替哥哥在众人面前来了个“姑嫂拜堂”,举办了一场没有新郎的婚礼。

这个婚礼让许多人唏嘘不已,这个故事也令许多官兵唏嘘不已。在基地,类似没有新郎到场,按当地乡俗“抱着公鸡拜堂”“抱着男孩儿拜堂”的婚礼还发生过几起。

那天晚上,姐妹们都喝醉了

在核潜艇部队工作,每一项任务都须高度保密。军嫂们经常不知道丈夫在哪儿,更不知道丈夫在干什么。她们只能在丈夫的行动中揣测:他争着做每一样家务活;他不停地购买食物直到把冰箱塞满;他带着自己和孩子去看望双方老人……她们知道,丈夫又要远航了。

“核潜艇官兵的妻子有三怕:一怕领导来慰问,二怕海上起台风,三怕关心电话多。”机电长李云生的妻子李海霞给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年她丈夫和战友又出海执行远航任务。一个多月过去了,杳无音信。那段日子,刚刚发生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艇上118名官兵无一生还,全世界为之震惊。李海霞和姐妹们天天提心吊胆,互相打电话询问:“你听到什么消息了吗?”“他们怎么还没回来?这个时候早该到家了呀!”……

突然有一天,基地电话通知:“全体艇员家属明天上午9时到基地会议室开会,政委要给大家讲话。”家属们坐不住了,搁下电话越想越怕,心里不断“打鼓”,担心老公出了什么事。有的家属一夜未眠,甚至都吓哭了。

那天开会,会场气氛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甚至一根针掉在地上也会听到声响。家属们都屏住呼吸注视着政委,坐怕从他嘴里听到什么噩耗!只听政委说:“你们的丈夫都很安全,今天下午他们就胜利归来了。基地党委决定,破例让全体家属到码头迎接,晚上还要请你们一起参加庆功酒会。”

会场上发出一阵长长的“吁”声,家属们悬在嗓子眼的心落了地!许多人喜极而泣,笑着哭着跳着,互相拥抱在一起……

李海霞说:“那天晚上的庆功酒会,姐妹们都喝醉了。就连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喝高了,有几个姐妹是被丈夫背回家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