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贵族精神
在西方,贵族教育中的优良理念,今天仍然存在。英国伊顿公学至今保持着贵族教育传统,学生在校必须接受严格的管束和高强度的磨炼。校方规定,家长在开学后的三周内一律不准探望自己的孩子,每栋宿舍楼为一个集体,统一起居、就餐、锻炼、娱乐……贵族学校实行严格的军营化管理。这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主持人今波与渤海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杰一起,为我们解读西方的贵族精神。
贵和富不是一回事
今波: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如此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目的何在?
张宏杰: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伊顿公学也确实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就是伊顿公学的高才生。威灵顿和拿破仑决战时,留下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当时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参谋人员多次劝他撤下去,威灵顿就是不动,参谋人员只好问他,您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威灵顿头也不回地说:“告诉他们,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
今波: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有贵族样的生活。但是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经受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
张宏杰: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贵和富是一回事,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牟宗三先生说过,一般算卦相面的都知道,富和贵不是一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认为:“贵族的首要标准是看一个人精神所达到的高度,而不是看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
英国皇室把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高贵,也知道前线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今波:我们现在很多人对贵族的理解是一种曲解。
张宏杰:对,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二战时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贫民窟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今波:贵族精神在西方为什么能得到很好的保存?
张宏杰: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而中国的贵族阶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整体消失了。第二个原因,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地,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纹饰、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今波:那么在西方的贵族精神当中,是不是也有像宋襄公那样的事例?
张宏杰: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比如说公元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国,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兵时没有很好的筹划,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就发现钱已花光了。
今波:没粮食了。
张宏杰:这个时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咱们中国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
今波:太有意思了。可后来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人家当初接济你,你现在又杀回来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
张宏杰: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亨利二世再次率领大军,卷土重来。这时他年龄大了羽翼已丰,所以在战场上打败了斯蒂芬。他取得了胜利,结果却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
欧洲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
要竞争更要风度
今波:他们不怕养虎为患吗?
张宏杰:也知道,但他们宁可承担这个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1688年,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但他觉得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第二年,詹姆斯二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想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这时威廉三世正在组织和法国进行一场战争,一看岳父卷土重来,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最后虽把詹姆斯二世打跑了,在英法战争中却遭到惨败。所以说,讲究风度有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今波:正如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说的,“火药的传人虽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纪骑士所体现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骑士精神,却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这种骑士精神实际上就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对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着长久的影响。
张宏杰:所以西方进入平民社会之后,贵族之间网开一面的传统在高层政治中还依然得以保留。比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面临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老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会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南方老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犯被处死。”
今波:他的对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他当时是什么态度?
张宏杰:林肯总统同样表现出宽宏大量的贵族风度。本来他确实应该按照军法对罗伯特·李进行处置,但是他认为南北之间的仇恨宜解不宜结,所以他对李将军说,您也到退休年龄了,就告老还乡吧。于是,李将军就以这种方式光荣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撰写回忆录去了。
今波:贵族精神可能有很多还不为人们所理解,比方说,贵族精神当中的低调。你说,洛克菲勒帝国,那个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学的时候,过的是贫穷的生活,自己熨裤子,自己缝纽扣,不抽烟,不喝酒,不随便到剧院去看电影,和他爸爸一样,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这些人看起来很节约,但是并不小气,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都非常慷慨。比如咱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比尔·盖茨,后来把他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都捐给了社会。你看既节约又慷慨,这也是贵族精神非常可取的一部分。
贵族精神的实质
张宏杰:贵族精神跟物质条件,有时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张爱玲所说的,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这也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有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今波:我们是不是该这样理解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他不会为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基于这样一种意义,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