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郭敬明,中国的幻象与真相

韩寒、郭敬明,中国的幻象与真相

作者:杨时

韩寒与小四其实就是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的一币两面。韩寒出生在上海,是大城土著,而小四生长在自贡,是个小城青年。当韩寒把上海的高楼大厦当做理所当然的背景,不屑于去谈论的时候,小四还在拼尽全力向上海进发。这是他们各自的出身,谁都不可逾越。当他们二人成名之后,中国人的一切焦虑、愤懑、希冀、绝望和争议都被浇筑在他们身上,他们成为了人们想象出的两座塔标。

初入上海时遭遇的文化和经济歧视,直接造成了郭敬明的凤凰男气质,他必须要用成功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悲壮的逆袭。但此时的韩寒还没有“一定要争气”的小城气质,一切都风轻云淡。

韩寒一直把自己打扮成雄性动物,不掩饰但不下流地泡妞、狂热地热爱赛车,是一个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不屑一顾的侠客形象。而小四不嚣张、不指摘,毫无攻击性,用感性的文字表达青少年特有的忧伤。

韩寒的发迹,是从对文学界内部开刀,批评白烨开始,然后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公共批评领域。而终于有钱后的小四却开始以顺从的姿势表达着自己对于前辈的敬重。无论对黄永玉的撒娇式采访还是加入作协,郭敬明都显露了一个典型的无比传统的“中国晚辈”形象。

如果韩寒是匕首与投枪,那么小四就是冰激凌与蜜糖。韩寒成为了自由派知识分子幻想中的希望和子弹;而小四,则成为小城青年的楷模,他构建出的世界成为了消费主义者们的终极梦想。在一个时段之内,韩寒是喧嚣的胜利者,虽然他并没有赚到太多真金白银,但他赢得了无法变现的名声,而小四是个沉默的失败者,即使他闷声发大财,但他成为了委屈的孩子。

中国的一切都瞬息万变。一直在单打独斗中持续获胜的韩寒仍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进,而郭敬明已经开始组建了团队,向企业家的身份进军。后来,韩寒也组建了公司,变得像个羞涩的老板。他似乎永远也无法像郭敬明那样正大光明、带着志在必得的语气去谈论金钱与公司。

那年春节前后,韩寒突然遭遇了方舟子的质询。然后他开始一边抵抗一边乱着阵脚。但此时的郭敬明一边稳步推进着生意,一边对曾经无数次嘲讽他的韩寒默不作声。在习惯于落井下石的中国,这一次,郭敬明由沉默而流露出的教养让某些人大为震惊。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郭敬明从未公开指责或者嘲讽过任何一个人,最高调的反抗也不过是针对韩寒说他与郭敬明“男女有别”之后,表现出了一点点不屑。没有人知道,韩寒是否默默地想过这个细节。

从写作者到出版商再进阶至公司管理者以及如今的导演,郭敬明的线索清晰而稳定。他过于瘦小,过于时髦,所以成年社会很少愿意把企业家这样厚重的名头放在他的头顶,但他真的是一位企业家。电影是他的又一顶王冠。他适合这个场域,俊男美女、珠宝华服、商战与爱情、死亡与背叛,郭敬明可以编撰出这样具有视觉美感、嫁接于都市又微微脱离于现实的作品,那是甜品和毒品的混合物,令人迷醉。在片场,在一众明星之中,郭敬明才是真正的明星。

韩寒并不适合电影圈这个复杂的圈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他需要与太多不同的领域发生关系,照顾不同人的情绪,韩寒既不能表现出全面拥抱的姿势又不能真的表演得像坐怀不乱。中国电影有着明确且毫不掩饰的审查制度,最终无法留下多少棱角。而那些必须被舍弃的却正是韩寒所需要的。但郭敬明的电影作品安全、圆滑。看上去被批判,但实质是被欢迎的。

一直以来,韩寒是一个单打独斗的痞子英雄,独自与一架庞大的机器作战。当他选择把自己纳入电影工业,变成其中一颗螺丝钉,他的意义就被消解了。韩寒用自己的弱项撞上了郭敬明的强项。但韩寒已无回头路,要不,他能做什么呢?赛车那样小众的运动难道真的能给他带来持续的名声吗?那不过是只有他自己在意和认真的爱好而已。

对于韩寒来说,他的未来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从言论领域更进一步,可能把自己送进监狱。第二,走向平庸。这是个尴尬的悬崖,两边都是不甘。对于第一点来说,成为父亲且一直乐于享受世俗生活的韩寒不可能选择,所以他目前正走在通往第二点的路上。这是韩寒的悲哀。一个以意见为生,以观点成名的批评者,注定有着无法突破的天花板,当他撞上,就只能折返、或者寻找其他迂回的方向。

韩寒已经不再能找回曾经的荣光,而郭敬明仍在上升。这到底是谁的胜利,谁的失败的呢?又或者根本就没有胜利与失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