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利明:15亿卖掉公司的“老男孩”

柯利明:15亿卖掉公司的“老男孩”

作者:邹玲

这听起来很像一部励志电影:一个电影行业的门外汉,白手起家,在这个失败率极高的行业,每次出手都能像快投手一样准确命中高票房,每一部作品都大卖,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创立的公司最近以15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收购,而这一年他年仅32岁。

今年夏天的《老男孩》大电影中,《小苹果》一夜之间成为如空气一般无法避开的“洗脑神曲”,而在很多人高唱着“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时,也有人默默地把钱给挣了。

《老男孩》的制片人柯利明,原本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投行男”,却转身成为电影门口的“野蛮人”,用一把投资人的尺子称量出商业价值,并将其成功贩卖给资本市场,成为“80后一夜暴富神话”背后的主角。

《老男孩》背后的“老男孩”

柯利明当年在获得货币银行学硕士学位后按部就班地进入金融行业,在香港PersistentHedge对冲基金公司任职五年。结果2009年一场毫无征兆的金融海啸瞬间席卷亚洲,身边有着多年经验的金融高手,有的是一起毕业的学长和他尊敬的师长,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而亲历这一切的柯利明毅然决定转行——弃金融做影视。

2006年,柯利明的哥哥柯久明创立儒意广告。2009年决意转行的他加入哥哥公司,并将公司更名为“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儒意欣欣)

儒意欣欣一开始选择的切入点并不是电影,而是先策划出品了8部电视剧,包括《铁齿铜牙纪晓岚4》、《前妻的车站》,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李春天的春天》、《刀客家族的女人》、《北平无战事》等,由于电视剧是一个B2B行业,每年15000剧集的产量让这个行业的成熟度远远高于电影,而在电视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柯利明对成本控制、盈利前景的高度敏感和判断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几乎到“看完剧本就能大概估算出制作成本”的地步。

在熟悉了电视剧行业之后,柯利明又将目光投向了电影,“电影行业是最容易变现的,而且每年增长超过30%,我进来投资的增长率不会低于20%吧,除非我太笨。而且如果在行业里面找到增长点可能会更高。”

你还别觉得这是在说大话。从2013年出品第一部电影《致青春》开始,儒意欣欣已参与策划出品3部电影——《致青春》、《老男孩猛龙过江》、《小时代3》,每一部都“大卖”,《致青春》票房7.2亿,《老男孩》票房超2亿,《小时代3》票房接近6亿。“命中率”达到了“100%”。

不过,尽管票房加起来已经过了15亿,儒意欣欣却并没有从电影中赚到多少钱。2013年公司营收869.81万元,净利润-78万元,201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092万元,净利润1759万元。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电影并不太赚钱,但资本市场却给出了高估值。8月18日,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发布公告,将以15亿元的价格收购儒意欣欣影业100%的股权。

“我不是一夜暴富的”

起初儒意欣欣并没有想到要被收购。柯利明本来是想做一个独立的私募电影基金,作为一个基金管理人的角色,这样可以不用面对那么大众的市场。但他发现在中国作私募基金跟国外不同,“现在国内你做私募给你投钱的人他有很多感情上的依赖,他要跟你成为好朋友,不像国外的人不用见他。”

于是他想到,找专业的资本来合作,资本提供资金,他只专注于做项目。

对于寻找合适的收购方,柯利明有很清晰的目标。第一,要被整体收购,他出任职业经理人;第二,收购方要是A股上市公司;第三,要是业外公司。因此,尽管有其他公司给他开出了20亿元的更高价格,柯利明还是选择了各方面更符合要求的中技。

柯利明说他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一夜暴富”。据他说,他和哥哥柯久明分别持有儒意欣欣20%、80%的股权,这也就意味着,按照股权比例,他个人并没有从此次15亿的收购中获得暴利。“钱是分三年给,每年给一部分,完不成任务还要倒贴钱,扣除所得税后,今年我拿不到多少钱的。”柯利明表示,“我就是个职业经理人,很清晰的。”

“不会用大数据的制片人不是好司机”

柯利明的投行工作经历让他练就了一番“将一切量化分析”的看家本领。他说,之所以儒意欣欣能这么快被买,正因为公司效率很高。

在投资电视剧的过程中,柯利明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评估体系,首先是题材吸引度。里面包括很多细项,比如人物、情感、桥段吸引度,还有最重要的题材新鲜度。这些数据基本上出来以后,就像大盘的相关指数一样,大盘的标准指数是多少,而同行业的相关性是多少,“就完全按照股票的分析方式来操作。”

柯利明还总结了一个热门IP(知识产权)的“八字决”,就是“生与死、贫与富、爱与恨”,再加上一个“困与达”,去审视一部作品,如果以上标准都符合,那么“大多数情况下这部作品将会极其精彩。”

如果判断作品到达了以上评估体系的“7分”以上,柯利明又会马上启动另外一套程序,就是导演的“数据库”,里面囊括了国内的一线二线导演和潜在的导演。在每个导演中列出优缺点,是擅长于拍人物还是擅长叙事,他过去卖的电视剧收视率总体情况。通过这些数据,柯利明大概知道这个导演对这个项目的完成度是多少,如果导演开到一个什么价格他是能够赚钱的。

不难发现,以上这些思维方式是传统电影行业从业者缺少的,那就是投资人的视角。“我从来不会定义自己是一个电影人,我是一个投资人。”柯利明说。

最初想进入电影行业的柯利明发现,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也没有钱,最合适的途径是从热门“IP”开始,这是他看到美国的“漫威”系列改编电影的大获成功受到的启发。而那时国内大部分人是没有版权意识的,于是他成立了“儒意图书”公司,专门购买了一系列的畅销书。“大部分人是不买版权的,他们觉得抄袭和借鉴就可以了。”柯利明此举算是奠定了后来电影大卖的基础,如今购买畅销书版权已成行业共识,但谁能想到当时购买一部热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可能都不过五万而已。

《致青春》是柯利明的“牛刀小试”之作。从购买原著作者辛夷坞的版权,到找到赵薇来担当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导演,他是背后的操盘手。而柯利明也在寻找导演上积累了自己独特的一个经验,“往往一个新导演的处女作会特别惊艳。”

从商业上看,《致青春》和《老男孩》这两部电影都非常成功。《致青春》的投资大约是六千万,而最后的票房是7.2亿,“回报率非常惊人。”柯利明表示。

《老男孩》的导演肖央评价柯利明,“他不太像一个传统的制片人,但是又是行业稀缺的。”

作为导演,肖央很讨厌处理跟创作以外的各种关系,而这正是善于跟人打交道的柯利明的专长。肖央打了一个比方,“就好像我们是农民,种庄稼的,他是卖大米的。”柯利明在“卖大米”的角色上做得不错——《老男孩》大卖,肖央认为柯利明在背后的营销思路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力排众议,花了上百万单独拍摄一支“《小苹果》”的MV作为先导,引爆了这个夏天的广场舞,也引爆了《老男孩》的票房。

卖掉公司以后,柯利明还要用实际能力来证明自己:他和哥哥柯久明对公司2014年到2016年的业绩作出了承诺,净利润必须达到7500万元、1.3亿元、1.85亿元,否则用现金向上市公司补偿。当然这点利润补偿对于15亿元的现金收购来说微不足道,但柯利明很有信心,“我们已经拿到了很多热门的IP,都是出版了千万册以上的超级畅销书,比如《回到明朝当王爷》、《史上第一混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再加上正在开发的《致青春2》和《老男孩2》,“儒意欣欣的价值还未完全显示出来,接下来的三五年将会成为行业的一匹黑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