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异象:从企业家到专职慈善家的转身
在商言商,道自然成。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牛不要期权,自然是老牛的“道”,或经营之“道”、或“言商”之策略、或企业文化之诠释、或老牛自己的思想升华……如此不一而足,自然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这无疑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从践行自己的“道行”开始,以商载道,实现相应的管理之道与经营哲学,把商业文明做到文化精神的高度,同时折射出一种道德光芒。如此就不难理解老牛不要期权的内涵了,包括其本人从企业家到专职慈善家的华丽转身。
老牛不要期权看似“功成身退” 式的财富观和从企业家到专职慈善家的华丽转身,不仅彰显出一个企业家的“人生智慧”,更显现出许多超越商业之外的思想期许。这或许是一种不谋而合的对接,就是近几年来广被人们看好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创业者和职场人来说,“期权”,一直是一个充满魔力和诱惑的词,意味着通过你的努力工作,将可以获得一笔丰厚到你难以预料的财富。正因为如此,期权也作为投资方激励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最常用的方式。
有评论讲:捐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慈善模式。
期权的常象
期权是什么?期权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者或员工努力工作的回报。它肯定不是一种公司福利,也不是每个公司都有的薪酬项目。作为一种长期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旨在吸引和激励员工为企业长期服务。因此业界也将期权计划称之为“金手铐”。
而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制度,股票期权制也改写了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它打破了传统的股东和员工的截然界限,把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贡献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期权激励的授予对象主要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这些员工在公司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掌握着公司的日常决策和经营,因为有期权的激励,高管们会想方设法提高公司内在价值,从而提高公司股价,并从中获得收益。
既然是回报,那么按贡献大小来分配是天经地义,也是最公平的分配原则。公司的创始人或领头人由于有着超乎寻常的贡献,所以,如果其在公司里的持股比例比较低,那么,理应获得最丰厚的期权回报,这也是众多企业实践反映的期权分配规律。
蒙牛的异象
蒙牛是牛根生亲手培养出来的企业品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事实证明,蒙牛在老牛的带领下仅用了10年时间,就让产值从零起步达到300亿,稳居乳业龙头地位。同时,蒙牛的股权是高度分散的,牛根生在蒙牛的持股比例也只有10%左右。
然而,一方面,当初蒙牛授予期权时,遵照牛根生的个人意愿,公司从未向他授予任何期权——老牛不要期权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骨干能够多拿一些;另一方面,老牛自身持有的股份不仅从未套现过一股,而且将全部股份捐赠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全身而退”,寄情慈善公益。
蒙牛董事会秘书卢建军证实了上述说法:牛根生先生自持有蒙牛公司股份之日起至今,没有套现过一股,至2010年底全部股份一部分捐赠给了老牛基金会(前身为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一部分捐赠给信托;同时当初公司授予期权时,遵照牛根生的个人意愿,公司未向他授予任何期权,故牛根生先生并没有行使期权或股份套现之权利。
老牛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对此的说法与卢建军类似,他向记者表示,牛根生自持有蒙牛公司股份之日起到现在,不仅一直未套过现,其家人在蒙牛所持的所有股份,业已通过直接捐赠和捐赠信托的方式全部用于公益慈善事业。(摘自)
这不仅是牛根生本人的魄力,更是蒙牛的特有异象。正应了老牛一句话:先做人、再做事。尽管外界对此也有不同说法,老牛则认为:听不到奉承的人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的人是一种危险,所以他淡然而言:“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老牛不要期权的启示
老牛创立蒙牛以来,始终奉行“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
其实,牛根生早在伊利公司担任副总裁时,就在自觉践行自己的散财主张。有一年,公司要拿18万元给他买一辆桑塔纳,而他却将这笔钱用在了下属身上;又一年,他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众人。
拿得起、放得下,成了牛根生财富观的一种境界。
难怪牛根生说:“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在蒙牛,牛根生不仅散财给员工,最终还把在蒙牛所持的股份全捐了,完成了“从小慈慈员工到大慈慈社会”的飞跃。
老牛还一再告诫自己的下属: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啊!这里面是一个“大无”与“大有”的战略关系,而不是眼前一时一事的简单“无”与简单“有”的关系。
所谓有舍有得的“普世”观念,也成了牛根生运用自如的“辩证法”。
纵览国际国内的企业,提出“让员工利益最大化”、“让社会利益最大化”口号的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不是很多。
商人,到底怎样才算是商人?企业家呢,怎样才算成功的企业家?要具备哪些因素?
杰出的企业家是少数。既经营企业成功,又有理想和追求的企业家才能进入大众的视野,谓之成功。
老牛的管理之道(摘自)
老牛认为管理之道归根到底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
他提出“经营人心”的主张。公司管理者最高的管理艺术,也许不在于他的“术”(对管理工具的应用),而在于他的“道”,即如何处理大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如何处理自己与全员与社会的利益关系。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老牛不要期权绝不是一时冲动的个例,而只是其一贯主张的经营理念的又一次体现。
从企业家到专职慈善家,老牛曾说:“我前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己来实现度人,后半生的梦想是通过度人来实现度己。”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的老牛为自己提出两个目标:一是大力推进“基因式慈善模式”,二是为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脑厂”转型鼓与呼。
他认为,人类经历了“体力时代”,也经历了“财力时代”,今天已经进入“脑力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需要保持这样一种清醒的认识:中国一定要向“世界脑厂”的方向努力,只有“世界脑厂+世界工厂”的组合才是可持续的,否则,连“世界工厂”都是做不好的。
中国自古就有“不与民争利”的管理思想,而老牛则是不与下属争利,同时把“通过度己来实现度人,通过度人来实现度己”的人生理念融入企业经营,所以,当时的蒙牛才会上下一心,合力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