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保护孩子天生的纯真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47238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为他人考虑,只顾自己的利益。甚至有这样一种论调开始泛滥,人生来是自私的。果真如此吗?科学家通过实验回答了这个问题。

2006 年,德国心理学家FelixWarneken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18个月大的孩子就存在自发的、不计较奖励的助人行为。

研究人员召集了24名18个月大的孩子参加实验。研究设计了10个不同的情景,在这些情景中,一名男性实验员陷入困境,其要完成任务的难度是不同的。实验要求孩子能够辨别出实验员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出现了怎样的困难。

实验员面对的困境分为四类:第一,接触不到物体,比如东西掉在地上,想捡起来却够不着;第二,有物体挡着,比如想将杂志放到柜子里,但柜子的门关上了,实验员只好使劲儿撞门;第三,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比如实验员想把书放到一堆书的上面,但是书却掉了下来;第四,使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实验员的汤匙掉到一个盒子的小洞里,想掏却掏不出来。

每个实验任务的前10秒,实验员都专注于自己的物体。接下来的10秒,实验员交替看物体和孩子。最后10秒,实验员一边交替看着孩子和物体,一边将自己的困难说出来,比如叫道“我的书”。

结果发现,在不给孩子奖励和表扬的前提下,孩子在10个实验情景的6个情景中,都会去主动帮助实验员。在每类任务中至少有一次,比如帮实验员捡起东西,将书堆起来,打开柜子的门,打开盒子取出汤匙。24个孩子中有22个至少帮助了实验员一次。而且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孩子都是立即去帮助实验员的,即在最开始的10秒之内,而不是等到实验员看他们,或将困难说出来。

由这个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孩子完全是自发地去帮助别人。这些帮助一个陌生人的行为,也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所以完全没有功利性。解释孩子助人行为的唯一可能解释就是,人生来就具有助人的本能。而人类后来表现出的自私行为,也许是后天的教育不当或受到其他恶劣思想的影响才形成的。

这给教育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在教育中保护孩子天生的纯真的助人行为,而不是让他们走向另一个对立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