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给亲情系上了死结
“为什么丈夫儿子都不喜欢我呢?为了这个家,我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工作……失去了所有的一切。我为孩子和丈夫操碎了心,可他们对我不仅没有一点感激之情,甚至没有一点家人应有的亲情……”
看着这个满眼泪水和委屈,头发花白得和年纪毫不相称的母亲,我心底不由泛起同情。其实,这应该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亲是当地某厂矿的领导,母亲是位退休工人,儿子学习成绩一直挺不错,又考上武汉某名牌大学。但是,他们在家庭这条路上却似乎越走越迷茫,越走彼此相距越远。
爱,却换不回孩子的心
儿子小锋从上初二开始脾气就变得特别大,动不动为了一点小事就和父母吵。父亲忙,很少有时间和耐心管教他,有时候他不听话,干脆直接动手就打。母亲倒是常常护着儿子,可是,对此,小锋非但一点不感激,反而数落母亲的不是。
母亲担心孩子这样的犟脾气在外面会吃亏,便经常要别的同学照顾一下他,他发脾气就不要和他计较,还经常给老师送礼,要老师多多关照、多多鼓励。所有人都觉得小锋的母亲是个痛爱子女的好母亲,理所当然的,小锋在这种亲情的眷顾下肯定十分幸福。可是,小锋却好像一点没对母亲产生感恩之心,反而常常在家和父母吵得天翻地覆。后来还发展到连家都不回。有时在同学家睡,有时索性在教室、旅馆混一晚上。他的父母实在想不通,小锋为什么好好的家不回,却要在外面流浪?
母亲苦口婆心劝他回家,他一点听不进,反而把母亲骂回家。最后,父亲也被儿子弄得灰了心,说他在外面流浪久了就会回来的,从此就再不管他。母亲放不下儿子,和儿子说不通,惟有变本加厉地给小锋的同学和老师送礼,求他们关照小锋。
小锋的老师中有一位语文老师比较特别,他不仅不收小锋母亲的礼物,而且总是劝她不要这样,又把小锋的作文拿出来给她看,上面写着“……每次看到母亲低声下气地给老师送礼,给同学赔笑脸,我总是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无能,其实我可以做得很好的,可是……”母亲看后,觉得有股热流往心里涌:“儿子还是很懂事的,知道我的一片苦心!”当时答应老师不再做这样的事了,可是回家后又放心不下了,儿子给自己宠惯了,这样一下子放手随他去,他该怎么办呢?于是,母亲的送礼工作转到了地下,她常常背着小锋继续给他的同学老师送礼。有一次,她在偷偷给小锋的一位老师送礼时,恰好被他发现了,小锋又在家里大闹了一通,甩门而去后就再也没回家住了。偶尔回家,也只是拿些生活费,后来才知道,原来他跑到那个语文老师那儿住去了。
原本父母都认为小锋只是耍小孩子脾气,在外面待不了几天就会回来的。谁知一离家就是四年!
小锋考上重点大学后,父母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了,可是,小锋依然让父母放心不下。在大学里,小锋和同学的关系总是处不好,经常和寝室里的同学发生矛盾,就连学习也受到了影响。后来发展到搬出寝室,自己到外面租房子住。母亲不放心,一狠心,干脆办了提前退休,只身来到武汉,想要一心一意照顾儿子。可是母亲一来,哪怕和寝室同学的关系依然紧张,儿子还是搬回了寝室住。母亲只好每天去学校看他,给他做些好吃的送去。每次去还是少不了给寝室同学些好处,少不了给老师送礼。
即使这样,小锋的人际关系还是很一般,而且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母亲急了,便四处找人帮忙。有一次,母亲到小锋学校去看儿子,碰到一个女生,交谈之下,觉得那孩子不但热情,还懂事,就决定请她帮小锋补习。怎料小锋得知后,一点都不领情。打发那位女生回去后,大骂了母亲一顿,又要赶她回家,之后他根本就不回租的房子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学校老师突然通知小锋的母亲,说小锋割腕自杀,吓得母亲立即昏了过去,人一清醒,马上就失魂落魄地往医院赶。幸亏发现及时,小锋并没有什么大碍,身体很快就康复了。只是,无论谁问他自杀的原因,他都没有回答,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企图自杀。
有人建议母亲带小锋看心理医生,医生诊断为“情感性精神病”,需要住院治疗。可是,住了几个月院,打针吃药却不见明显的好转,后来才又转入心理治疗。
爱,为何成为亲情的死结
“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母亲,这个年纪轻轻就厌世的儿子,我们除了同情之外,难道就不该有所反思吗?
青少年到了青春期,会逐渐要求从父母的庇护下走出来。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要证明他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他们长大了;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尚不完全,需要父母的帮助、引导。这个时候,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一个人建立自己独有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更是自己和社会互动的初始。青春期问题处理得好,孩子的思想轨迹便可以顺着健康的方向延伸;相反,则可能在他们之后的人生中留下许多问题。
小锋从小衣食无忧,上初二时,当他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时,和父母争吵就是他想挣脱父母的襁褓,开辟一个属于自己天地的表现,虽然这样的做法恰恰背离了他的期望,使他显得更加不成熟了,但是这绝不应成为家长忽视他心里活动的理由。此时,父母过多过分的保护,反而使小锋觉得多余,认为那会妨碍自我独立,以及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就会表现为叛逆,进而是反抗。
其次,父亲的忽略和母亲的过度保护都引起了小锋的不满。但是,这种不满又无法表达,于是就转化为性格上的叛逆,进而成为思想上的叛离。
青春初期,是人一生中最希望表现自己的时期之一。正如某位哲人说的:“少年的心,轻轻一刺,就会流出血来。”本来,对于父母的不满,小锋就有点叛逆的倾向,而这种性格的孩子,自尊心往往较强,但又如同玻璃一样脆弱。小锋母亲给老师送礼,在小锋看来,无异于在自己身上贴了一个无能的标签;而母亲进而为了他向同学低声下气,更使他仿佛听到了自己脆弱的自尊碎裂的声音。这时的他,完全不能理解,当然也不会认同父母的做法,更不用说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了。相反地,他越发觉得自己会因为父母的所作所为而被别人瞧不起,于是用“无名的愤怒”来掩盖自己的迷茫和羞愧,而他越是这样,也越让父母放心不下。最终,亲情在一家人的“联手”下,打了一个死结,一个只会越勒越紧的结。
这时,其实只要父母多鼓励,多和孩子交流独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孩子还是会很快度过这个危险期,顺利步入稳定阶段的。但是,如果像小锋的父母那样,总是怕孩子摔倒而不肯放手的话,孩子便永远学不会走路。据小锋自己所说,虽然语文老师家的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自己家里,但他还是不愿意回去。他说,知道父母是为了他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稍有不顺,就会控制不住想和他们吵。以前,他觉得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了,可是上大学后才知道,学习并不代表一切,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太多五光十色的东西是自己根本没有见过、听过、想过的,有的更是自己无法处理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再一次无情地重重打击了小锋尚存不多的自信,他甚至由此推断:自己很没用,什么都不会,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读中学时,小锋曾经因为母亲的过度保护而挣扎过,但最终没能逃出受保护的圈子。另一方面,他又很小心地想要探索外面的世界,但他的力量毕竟弱小,认知还很模糊,没有父母的帮助和引导,他自然少了很多涉世的经验。那时,他尚可以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如同将头埋在沙子中的鸵鸟。可是,一旦这个象牙塔消失了,不能再保护他了,他便再也没了勇气和自信。因为,他的心智仍然固着在发展停滞的那个阶段。当环顾周围,当别的孩子都顺利度过了这个阶段时,他自然感受到这种落差,并产生不适。当这种不适指向周围时,他表现为挑剔、指责别的同学,并和他们吵架;而当其指向自己时,就会产生抑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着也没多大意义。
爱,就让孩子“飞”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看看周围有多少和小锋母亲一样的妈妈吧。她们殚精竭虑,如同蜡烛般燃烧着自己,为孩子、为家庭、为深爱的家人,牺牲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乃至全部生活之后,却发现自己只是一相情愿,而结局更是事与愿违。事实上,正是这种过多的爱,蒙蔽了她们的眼睛;正是这种过度的付出,让她们的孩子无所适从,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小鹰在母亲的羽翼下,永远学不会飞翔;狮子刚成年,就会被逐出狮群。母亲们,难道忘记了,孩子正是在你们放开手后,才学会走路的啊!在那之前,他们可能已经摔倒了无数次,但是为什么他们总是用堪称执着的精神努力站起来呢?因为,潜藏着的本能告诉他们:“站起来,站起来!从此,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人了!”
亲爱的母亲,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你们可以站在孩子的前方,用笑容和话语来支撑孩子稚嫩的双腿,让他们独立完成那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反而却在他们可能会飞得更高的时候,伸出双手将他们抱得更紧了呢?其实,现在,他们期待的,只是您微笑地说句:“你能行!”
松开你的双手,还孩子一个开阔的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