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着干”最需要尊重

《岭南少年报·现代育儿周刊》访问中国学院创始人,亲子专家,国际学院授证导师黄启团。

宝宝不让喂饭了,宝宝很久都没黏着父母了,宝宝非要出去玩泥巴……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知道与父母“对着干”了。有年轻的父母,还会因此发愁,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有了“叛逆期”吗?心理专家分析,幼儿的反抗并不是叛逆期,而是他们自主意识萌芽的表现。

幼儿不听话不是“叛逆期”

记者:我留意到,网络上有不少资料谈到孩子在3岁左右会特别不听话,常常与父母“对着干”,也就是会出现“第一叛逆期”你是否认同这个说法呢?

黄启团:从我所学习过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出现“叛逆期”的前提是个人的理性思维和自主意识渐渐发展成熟,他们用对抗的方式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青春叛逆期”。而0到6岁孩子的理性思维还没开始发育,自主意识也很模糊,因此不存在“幼儿叛逆期”的说法。

记者:那有家长抱怨,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变得特别不听话,总是与父母对着干,这是什么原因呢?

黄启团:孩子在3岁左右,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也就是孩子的的独立人格开始发展。这个时期,如果孩子的自我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用他的方式寻求大人的关注。父母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不做、孩子总是不停地乱碰东西等等,这些行为都在表示孩子需要大人的关注。

孩子的“反抗”需要接纳

记者:这样看来,在幼儿期会不会有“不对抗”的孩子?

黄启团:正如前面提到的,只要家长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地把选择的权力交给孩子,孩子是不会用极端的方式与家长作对的。孩子在7岁以后,开始懂得用理性思维理解事物,所以,在7岁之前家长要做到的是欣赏、肯定、接纳孩子。父母要给孩子更加多的宽容、关爱、交流,了解孩子的需要,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孩子的作对也是他积极的成长动力。

放开操控孩子的手

记者:这个时期孩子让许多家长都很“头疼”,,要用怎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呢?

黄启团:家长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这个时候,家长已经可以适当给予孩子选择的自主权,例如在选择食物、衣服穿着等方面上,都可以交给孩子自己选择。如果家长一直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想法,孩子就会感觉被操控,个人需求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尊重,才会出现总是和父母“对着干”的情况。

记者: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在“尊重”和“溺爱”之间会不会很难把握尺度?

黄启团:这就需要家长先为孩子设定不能越界的行为规范。正如我们下围棋,在围棋19×19道的棋盘里,可以自由下子,但是不能放在棋盘之外。同样道理,尊重孩子的选择和需求是建立在基本的行为规范上的。在这些规范上,家长必须严格要求孩子,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

记者:如果家长给予孩子的关注不够,或者满足不了孩子的独立要求,甚至用严厉的方式要求孩子“听话”,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黄启团:其实,孩子被关注的需求如得不到满足,他们会通过四步获得他们所要的。首先是想办法寻求关注,然后是拒绝父母的要求而寻求自己选择自己的权力。接下来是报复性行为,如打架、偷东西。最后是自暴自弃。这四种方式是逐层激化的,如果孩子用前三个方式都得不到关注,将来这个孩子就有可能出现放弃自己的极端行为。反过来,如果孩子一开始就获得了足够的尊重,后面的“作对”也就不存在了。

再多批评也只能“就事论事”

记者:即使家长能尊重孩子,有时候孩子还是会提出任性的要求,或者故意捣蛋。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对待呢?

黄启团:当孩子确实犯错了,家长批评孩子是必须的。但是家长应该就事论事,而不要否定孩子本身。举个例子,孩子吃饭的时会把食物撒得到处都是,衣服也弄得脏兮兮的。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指出孩子自己的吃饭能力还没掌握好,告诉孩子哪里还要学习,但是千万不要用“你是个笨蛋”、“没用”、“讨厌”这类话语指责孩子,因为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记者:这个时期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容易被损害?

黄启团: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是不足的,每件事从不会到会,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特别大的跨越,因此这个过程需要特别大的肯定。如果家长不断地用“笨蛋”来否定孩子,孩子就无法建立自尊心。长期下来,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个没用的人,将来遇到挫折很容易就崩溃了。

相关课程:

林文采:萨提亚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工作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