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带着厚手套的女孩

11岁的小兰,文静秀丽,乖巧可人。不过,她有一个习惯惹得同学们老笑她。原来不论什么时候,小兰都带着一双厚手套。有的同学想探个究竟,有次趁小兰不备时取下她的手套。一双纤细修长的手,没有什么见不得人啊?同学们迷惑不解。原来是小兰的妈妈让小兰戴上去的。妈妈发现小兰动不动就点头、扭脖子,双手握成拳头用力敲击。次数多了,小兰的手指关节就都发红发肿了。妈妈让小兰控制一下自己,但没几分钟,小兰又故技重演。没办法,妈妈只好让小兰戴上手套保护双手。

7岁的阿康聪明伶俐,爱读书,学习成绩较好。最近两个月,妈妈发现阿康经常做一些怪动作,喜欢挤眉弄眼、耸鼻子,然后不时地快速张嘴,合上嘴时牙齿还发出撞击声。有时从眼睛到嘴巴几个动作一起出现,像一个组合在几秒内迅速完成。妈妈带他看过眼科、五官科,医生都没有发现问题。

其实,小兰和阿康的表现,是一种儿童期较常见的行为障碍,称为“抽动障碍”。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少孩子有这种现象,而且表现多种多样。

表现为动作的,常见的有挤眉、眨眼、歪嘴、扮鬼脸、抽鼻子、转头、耸肩、鼓肚皮,这些动作快速、频繁、无目的、不自主地出现,看起来好似在做“怪相”。而且动作可以相互转换,一段时间是某个动作,另一段时间又转为其他的动作,如开始一段时间眨眼,过一段时间又出现歪嘴角。

表现为发声音的,有的儿童清嗓子被以为是咽炎;有的干咳被以为是感冒咳嗽,但吃了不少消炎止咳药却无效;有的儿童原本斯斯文文的,却突然骂出脏话。

有的儿童动作和发声同时存在。因为有时会不由自主说脏话,这在过去被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但这些孩子并非故意骂人,因此现在改称为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还有少数儿童的抽动动作比较复杂,如在行走时突然踢一下腿、跳一下,突然控制不住挥舞胳膊、敲桌子,甚至拍打自己。

抽动障碍比较常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10%~30%,一般起病于5~7岁。这些行为并不是孩子故意所为,而且没有相应部位的实质性病变,可以一天多次,几乎天天如此。大多数孩子症状较轻,不影响学习和生活,几周或几个月后抽动自行消失;少数孩子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达一年以上,经久不愈;极少数严重者,可以出现大声地喊叫、怪叫,骂人和四肢多部位的抽动,在课堂上也不能控制,以至不能上课。

抽动的发生原因不很明确。有的孩子抽动起始是由于躯体局部刺激,如因眼结膜炎或倒睫而眨眼、因鼻塞而抽鼻子,但局部的炎症痊愈,刺激消除后,抽动的症状却长期保留下来。有的孩子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抽动还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家庭中其他成员也有类似情况,尤其是父母曾有抽动的话,那么孩子发生抽动的概率比较大。抽动的动作能短暂地受患儿的意志控制一会儿,并且在入睡后消失,但在疲劳、精神紧张、感冒发热后抽动会加剧。看电视、打游戏机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抽动。

抽动出现的时间较短、症状较轻的患儿,无须特殊治疗,对学习、生活几乎无不良影响。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责备孩子,或对孩子的抽动现象表现得十分关注。对抽动的孩子,越是关注、斥责他们,他们越是抽动得厉害,家长的关注、斥责起了一种心理暗示作用。由于抽动与精神紧张、劳累、感冒有关,因此应避免这些情况。到青春期后,多数孩子的抽动可自行缓解。但抽动较严重时,会影响生活和学习,这时应找专科医生进行药物治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