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你的孩子说话

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我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子女,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康女士就很聪明,她是这样跟孩子交谈的:

有一天,女儿颖颖回家晚了,妈妈帮女儿拿下肩上的书包,陪女儿吃饭,告诉女儿这是特意为她准备的。妈妈告诉颖颖,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着颖颖回来。颖颖说,她陪同学买东西去了,所以回来晚了,并向妈妈道歉。妈妈说:“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会惹麻烦,但妈妈牵挂你,担心遇到交通方面的问题或别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电话回来说一下。”颖颖高兴地亲了一下妈妈:“妈咪,你真好!”

康女士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亲对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与母亲在地位上的平等。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父母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稍有失误,就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这是不科学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子女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可很多父母往往扮演着过来人的角色,对孩子事事进行“专政”,认为孩子应该对父母言听计从。然而,这不平等的方式却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一对西方的夫妇周末要单独外出,但是要说服年幼的孩子安心在家等候是一个大难题。我们看看这个父亲是怎么做的:

他先蹲下身来,取得和孩子同样的高度(甚至有点仰视),然后,一本正经地同孩子谈判:

“先生(他称自己的孩子为先生),妈妈陪伴了你整整一周,是不是应该轻松一下?”

“是的。”孩子点点头。

“我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荣幸,让她陪陪我,顺便也轻松一下呢?”

“那好吧。你什么时候还给我?”

“嗯……你上床以前,”父亲想了想说,“如果你能说服阿姨允许你晚睡的话。”

“好,你把她带走吧。但你要答应我照顾好她。”

“交给我好了。顺便说一句,宝贝儿,我为你骄傲。谢谢!”

这个孩子在与父亲的交谈中,人格得到了尊重,自尊心得到保护,他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因此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父亲失望。

有的父母在所有的事情上为孩子包办代替,有的父母在孩子表现出独立意识时却一味指责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这不仅会引起孩子的抵触、与父母发生冲突、伤害感情,而且会压抑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变成依赖性很强的低能儿。

孩子希望父母能和他们交流,希望父母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朋友式沟通。只有平等,才能使孩子敞开心扉,与父母坦诚相待;只有平等,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父母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和孩子说话呢?我的建议是:

? 在和孩子说话时,注意用语。有些父母与孩子说话的时候,常常使用命令的语气,像“你为什么不……”、“你赶快给我……”难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每当父母发现孩子欠缺的时候,可以给出一些委婉的建议,像“如果”、“不妨”、“试一试”、“或者”等。还要注意不能说伤害孩子感情的话。

? 定时召开家庭会议。在家庭会议上,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让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参与家庭讨论。虽然有时有些事务与孩子没有关系,但成年人可以和孩子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孩子和你一起分担。

? 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但并不是说,什么事都要孩子去面对,而是让他感受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能得到父母的尊重。这样,不但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还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孩子健康成长。

? 回想自己的童年。每一个父母都曾经有过童年,也有过不被大人理解的岁月。回想自己小时候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最喜欢做的是什么,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