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移情能力的表现方式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48128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出生:在孩子出生的前几天,通过孩子的表现就能看出孩子移情能力的雏形。如新生婴儿听到别的婴儿在哭泣,也会不由自主地哭起来,仿佛他自己也受到了伤害一样。
2岁:这是孩子移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当一个2岁的孩子看见他的妈妈哭了,他可能会把自己正在玩的玩具递给妈妈,或者把自己正在吃的饼干给妈妈。在他哭泣的时候,妈妈给他的一些让他感觉好些的物品,这个时候会被他送给妈妈。虽然孩子这个时候不一定了解妈妈是什么感觉,但他表现出同情,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妈妈感觉好点。妈妈在他难过时对他的安慰,是激发孩子“移情”潜力的有效方式。
3岁:一个3岁的孩子说“妈妈,看那个人的鼻子好大”,或者说“看那个胖子”的时候,我们不能期望一个3岁的孩子懂得他所说的话会让其他人产生什么样的情绪。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大声阻止他,告诉他这样会让别人尴尬,就是一种反面的教材。应该小声并且柔和地给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说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问问他,他是不是也曾经因为别人的话而感到难过。当然,也有可能孩子还太小,不能理解你在说什么,不要强求他一定要听明白,并准确地回答你什么。
5岁:当一个孩子5岁的时候,他能够从一些情景模仿对话里明白什么是移情能力。如:“当别人从你手里拿走玩具的时候你怎么想?”“那当别人从你朋友手里拿走玩具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感觉?”此时通过角色扮演发展孩子的移情能力也是一个好方法,让孩子假扮真实或虚幻的角色,并想象此人的心理感受,这对增进孩子情感与感知的移情非常有效。
和智力等要更多依赖遗传基因不一样的是,移情能力虽然是孩子天生就潜在的能力之一,但是多依靠后天养成。虽然孩子小的时候是最佳的引导期,但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害怕的时候、跌倒的时候,父母对他友善和关爱的行为方式,是让他明白移情能力的主要途径。
孩子移情的表现方式
在孩子早期的社会性发展中,社会情绪及其相应的社会行为发展最为关键,而在诸多的社会情绪中,移情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现在的社会在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时候,移情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标准,而学校教育也更加重视改方面的强化。一般来说,孩子的移情表现方式有5种,以看见妈妈摔倒了为例:
1有反应但是没有安慰。看见妈妈摔倒了,孩子会有所反应,如看看妈妈、表情上出现变化,但是仅限于有所反应,他并不会对妈妈的这种遭遇作出什么回应和安慰的行为。
2 语言安慰。他看见妈妈摔倒了,可能会靠近妈妈,对妈妈说:“痛不痛?”“一会儿就会好的。”但是并不会有其他更进一步的安慰。
3 直接的行为反应。看见妈妈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孩子会跑过来,扶起妈妈,帮妈妈揉揉腿,抱抱妈妈、亲亲妈妈,用非常直接的行为安慰妈妈。
4 间接的行为反应。看见妈妈摔倒了,孩子会马上有所表示,如给妈妈拿来椅子,让妈妈坐下等。
5 同时有直接行为和间接行为。看见妈妈摔倒了,孩子像个小大人似的,安慰妈妈,帮她揉揉摔到的地方,拿来椅子让妈妈坐着休息,表现出充分的同情心。
采用不同移情反应方式的孩子,其气质活动水平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做出直接行为反应和直接加间接行为反应的孩子,活动水平的分数要高于其他几种反应的孩子。做出直接行为反应的孩子相比其他几种类型的孩子,气质反应阈限也更高些。
影响移情能力的正、负向因素
移情能力是Ruben有效交际七要素的核心,它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出现亲社会行为(包括分享、帮助、安慰、支持)乃至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一些家长过分疼爱孩子,使孩子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任性而霸道、自我控制能力差和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些其实都是忽略了对孩子移情能力的培养。
很多研究者讨论了移情的本质、源头和发展,描述了增强移情的方法,并设定了一系列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项目给设定,综合结果来看,孩子移情能力的正向发展和负向发展,和日常生活教养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