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孩子生存的理由,自由的本质是形成自我

权威教育导致对抗的产生

新京报:我认为您所实施的蒙特梭利教育与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您认为是这样吗?

孙瑞雪:传统教育更注重儿童的社会规范需要,而蒙特梭利教育以儿童自身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认为儿童是受内在生命力的指引并受成长法则的支配,这种内在生命能量按照蒙特梭利说就是"精神胚胎"。但我认为它是只属于人类灵魂的种子,孩子生下来就由"精神胚胎"指导他,让他按照自己生命的状态借助环境来形成心智并发展心智。中国的传统教育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容器,靠成人的灌输来成长,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这种最基本观念的差别导致了教育方式的不同。

新京报:但是,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玉不琢,不成器",而家长、老师、长辈们总是先天性地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雕琢"孩子,这种权力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对于孩子,它会产生什么影响?

孙瑞雪: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权力的链条,父母对孩子施予权力也是这样的结果。因此派生出来的教育也一定是成人在支配孩子的命运。这会导致儿童心理上的奴性和叛逆性两种形态。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我发现,在权威中长大的孩子会霸道、欺软怕硬、抵触、防御、、抱怨、消极、怀疑、仇恨、恐惧、自卑、做作,而在自由中成长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和。我们能够从其他学校转到我们学校的孩子身上看到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这种现象无一例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原因,让他们摆脱这些坏品质。

新京报:你是怎样让这些孩子摆脱这些坏习惯的?

孙瑞雪:我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吧。有一个5岁的孩子从传统学校转过来,一天一个小孩告诉我,有人把教室的教具架子推倒了,我进去一看,教室就像被抢劫了一样。后来我们才确定地明白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叫解放。这不过是孩子把你给他的东西还给了你,你需要加倍的努力和爱才能使孩子恢复。

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一个备受压制的孩子得到自由后一定会搞破坏。他过去受到的所有的压迫都要通过破坏和暴力释放出来。

这样的情景视儿童的年龄来看调整的时间,一般破坏性行为会持续三个月。这样的孩子宣泄完了以后,首先出现的情景是撒娇。这是孩子生命开始变得细腻的征兆。好像生命退化了,再从起点开始。这之后孩子开始变得安静,开始观察,但是没有学习的内驱力。总之,三四个月内什么都不干。一年以后,孩子开始进教室,生命开始步入了由生命力引导的正常而自然的轨道。

新京报:经历过这个过程的孩子对于权威是否有反省意识?

孙瑞雪:有一个宝宝,四岁多来我们学校,半年内什么都不干。大部分时间都坐在院子里观察。因为他有侵犯他人的行为,孩子们自发地不和他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了一个办法,只结交新入院的孩子,显然他想隐瞒历史,但是他搂人的动作很用力,总让那个孩子的头部紧靠着他的身体,特别难受。

我们为这个孩子专门开了一个会,让所有的老师看到宝宝搂人的时候都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这个教育好就好在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宝宝自己想办法,自己寻找策略。他只是需要教师在后面稍微推他一把,这个问题解决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长达四五个月他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干。

他妈妈到学校里来找校长,在办公室里焦虑地吵了起来。宝宝跳着捂他妈妈的嘴,不想让妈妈说,几次努力失败后就离开了。第二天一大早,他走进校长办公室里问,王老师,我妈妈昨天都跟你说什么了?王老师想了一会儿说:宝宝,如果你一部分时间到教室去工作(操作教具),一部分时间满足自己在外面玩,这样就解决了你和你妈妈共同的问题。宝宝贴着王老师的耳朵说:你知道我妈妈为啥变成了那样?是我外婆把她搞的。

我妈妈现在又想把我变成她那样,但是她做不到了。这个孩子用了5个月的时间观察人,他发现世界变了,他在考虑问题,寻找答案。现在,他已经趋于正常。

在自由中派生出规则

新京报:你所说的涉及了另一个概念,要给儿童自由。但是,儿童是否有能力行使这种自由?

孙瑞雪: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孩子,自由能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当你真正把自由给了孩子,你就能够发现在自由中一定会派生出规则。但是,如果我有自由了,但是我的自由却建立在限定和支配他人的自由的基础上,这就叫做权力。那么,如何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呢?这个时候,规则就诞生了。规则是保护所有孩子自由的一种方式。

在长达5年的探索中,我们在学校里派生出了5个规则:不可以有粗野的行为;不可以打扰别人;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请归位;请等待。这5个规则保证整个学校处在一片和谐和自由的状态中。而这5个规则也严格制约了老师对儿童的限制和支配权。

后来我们又发现,规则再往前跨一步,就变成了权力。于是我们就反复给老师讲,规则是为了保护每个人的自由的,而且规则本意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约定,包括校长在内的每个人都要遵守。儿童有自己决定并支配自己的权利,有选择的自由,这是自由最本质的内容。反复给老师说,把自由给孩子。最后,孩子们在自由中产生了自律。

新京报:也就是说,自由能让孩子自发形成一种秩序。

孙瑞雪:结合我们的经验来说就是这样。有一年春节期间,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带孩子们去看火车。正好那里有一堆废弃的设备,特别像一个方向盘,可以转。孩子们都冲了上去,几个管理人员就在10米以外的地方,看这几十个小孩子怎么处理。

她们很快发现,孩子们自发地排成了队,第一个孩子上去转了三下,摁了几下,口里学着火车鸣叫,然后就下来排到了队伍的最后,其他孩子也都依次进行,没有一个孩子在上面多逗留,让后面的孩子着急。这说明孩子们的行为中所体现的自律具有深刻性。

自由的本质是形成自我

新京报:在你的蒙特梭利学校里,孩子们可以享受到爱和自由,一旦走出这个学校,他们能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吗?

孙瑞雪:从我们这里出去的孩子在上学的第一年会很痛苦,孩子会说老师那样做不对,他为什么有权力那样做?通常,他们第一年的成绩会差,学起来慢。原因在于,蒙氏教育是通过孩子自己思考得出结果,而传统教育是整堂灌,要求你学完之后迅速记住。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不适应的,我们的教学是实物教学、概念为本。

孩子会对老师说:老师,请你过来,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思考明白,你就又讲下面的了。老师就会火冒三丈,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胆大,让我过来?他们没有权威意识。

新京报:针对这种情况,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孙瑞雪:这些事情发生后,我们调整了我们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5岁后,离开学校时尽可能把一年级的课程学完。孩子在离开学校后,只需要把精力投放在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上,没有学习上的压力。等到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孩子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他们变得非常自律,成绩普遍都是中上等。但不是最拔尖的。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爱问问题,数学学得特别好,而且都比较自信。那些从2岁半~12岁一直接受我们学校教育的孩子,都已形成自我、非常诚实、宽容、顺从、接纳、独立、自律、诚信、放松、自然、尊严,而且对环境有清晰的意识。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一个群体现象。

新京报:那么他们在传统学校学习就没有什么问题吗?

孙瑞雪:有一个五年级女孩的爸爸告诉我,孩子的老师说孩子好是好,但有点傻。她爸爸问怎么回事。老师说,打扫卫生的时候,她那个小组的孩子都跑了,只有她认真地打扫,每一次都这样,你说傻不傻。不是我们的孩子有问题,而是评估的标准出问题了。

新京报:结合你的教育经验,你认为爱能给孩子带来什么?自由又能带来什么?

孙瑞雪:爱是让孩子在地球上生存下去惟一的理由。他要建立安全感,这个需求只有通过爱来满足。第二,爱能给人成长的能量。第三,如果一个孩子获得的是爱,他决不可能去做不爱的事情,你就为未来社会培养了一个富有建设性的人。没有爱的社会是最可怕的。第四,我们通过阅读、研讨和实践发现,爱是宇宙的法则。当你一旦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和对方一体化了。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发现,所有孩子的转变无一例外地来自于爱,而且老师的转变也是这样。

自由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形成自我,只有有了自由,人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爱能把人唤醒,自由能把人解放出来。真正的自由是,你永远是你自己,你永远不会允许自己被别人奴役,而且你不会允许有人奴役他人,这才是社会的正常状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