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是做自己
武老师:
您好!
高中我考入了全市最好的学校(高中部住校).但我的分数进不了快班,我爸爸就瞒着我托朋友,把我编入了外县班。等到上网查看分班情况前,他才告诉我。他对我说外县班的人学习勤奋,风气又好,对我的学习好。当时,我觉得很惊讶、生气和伤心,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事不和我商量,连提前说一声都没有。我爸爸说,怕告诉我,我会不同意,所以就先斩后奏了。
我哭了一场,非常伤心。我都16岁了,为什么我自己的事情不能由我自己做主,连知情权都被剥夺了。加上本来我对住校和进入一所新学校就比较担心,现在还要去外县班。没有认识的同学,大家的生活习惯、共同语言等都不同。就算外县班成绩好又怎么样,如果生活得不开心,不是也会影响学习吗?我觉得是否快乐是重要的,但是,爸爸只考虑我的学习,根本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现在一年的高一学习就快结束了,与班里的同学相处得还不错。但是,我总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觉得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方向感,成绩比初中时退步了很多。虽然表面上我学习挺用功的,但是内心觉得很被动、迷惘,我不知道学习到底为了什么?我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我在外县班学习好的话,爸爸就更有理由认为他是对的。而且,这些不是我自愿选择的,我没有动力主动地投入。快到高二分班了,现在我的成绩还是不上不下的,到时进不了快班,我担心,父母担心,又很烦。
武老师,您的文章我看过一些,也用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但是这次收效不大。我不知道怎样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学习。恳请您帮助我。
一位迷惘的高中生
2009年5月2日
叛逆不是做自己
叛逆这个词,是家长发明出来的, “你不听我的,你就是叛逆,你就是错的。”如果家长不妄图控制孩子,何谈叛逆呢?
孩子本自圆满,具有一切优秀的品质,完美的智慧。如果家长不控制孩子,只是给予孩子充分的爱,那孩子就会成长为他最完美的样子。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听话,要孩子去做A,必然同时给孩子心中种下—A的动力,本来完满的孩子就这样被分裂了。
有个笑话,说一男人鼻青脸肿的去上班,原来是下楼的时候摔伤了。同事关切的问:“难道太太没提醒你下楼梯要小心吗?”这摔伤的哥们一脸怨气:“正是因为她提醒了!”。既然“小心下楼”是太太的意志,那老公觉得“不小心下楼”才是做自己,于是摔下楼去。这个笑话很夸张,但其实我们都经常做同样的事情。
好几位读者问我:“成为自己是根本动力,那我如何才能做自己呢?”我们天然的以为,如果做A是别人的意志,那—A就是自己的意志。其实,无论选择A还是—A,都没跳出被控制的轮回,都是个自动反应的程序机器。
爸爸擅做主张,瞒着你选择了外县班。你也觉察到了,真正让你愤怒的不是外县班合不合适自己,而是爸爸完全无视你的选择权。在外县班学习成绩好,是爸爸的意志,于是没动力学习,成绩一般般,就成了表达自己意志的方式。可是学习不好,就是做自己,就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结果吗?
真正的做自己,不受控制的人,是跳出A和—A的轮回,倾听内心深处声音的人。内在的智慧,内在的使命感,是最高的“善和爱”。如果我们连接到自己,便有能量跳出A和—A的低级轮回,不被情绪左右。倾听内在的声音,比如从练习单纯的处理问题开始。
爸爸不尊重你—你愤怒—没有动力学习,这是个三元关系,是情绪把三者纠结在一起。事情的起源,是爸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你,你感觉愤怒,这是你和爸爸之间的事情。你没有动力学习,这又是另外一回事。把三元关系拆成“你和爸爸的关系”“你和学习的关系”两个单纯的二元关系,就可以减少被情绪控制的机会。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是很不平等的,爸爸给你选择了外县班,可能你确实没法改变。觉察自己的愤怒,如果能表达,就向爸爸表达:“我不喜欢你这样不尊重我的自由意志,我希望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如果情况比较糟糕,表达可能遭受强烈的攻击,甚至暴力,那么沉默也许是更好的自我保护方式。沉默不等于压抑,我们可以对父母沉默,但是要对自己内心保持觉察,尊重自己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愤怒,找适当的途径,比如和朋友谈心,自我对话等方式,尽量不要压抑自己。
处理完了和爸爸的关系,再来看和学习的关系。问问自己,我最想要什么呢?我想要什么样的学习成绩,想要考什么样的大学,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时候,完全是你的选择,和爸爸没有关系。可能你愿意成绩好一些,而这正好符合了爸爸的希望,这只是一种巧合,就像鸟儿歌唱,你也正好希望听到,但鸟儿其实是为自己歌唱。
也许你的父母还会继续“替你”做很多决定,很多决定甚至还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基础上,看看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真正想做的事,让别人的意志无法控制你的情绪。坚持这种最坚定,最温和又最有力的方式,你的父母一定会逐渐明白,他们是无法控制你的,甚至会欣赏和感激你的珍贵品质,因为在更大的存在层面上,人的灵性是相通的,都是热爱自由、真善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