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撒谎儿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在欣喜之余却发现烦恼也开始增加了:他跟别人说星期天到动物园看到了大熊猫,明明没带他去过动物园;发脾气把东西摔到地上,却说是爸爸摔的。父母开始不知所措,这么小就撒谎,以后可怎么办啊?

在成人看来,撒谎是人有意识采取的一种解决问题或推卸责任的方法,一般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是孩子的撒谎跟成人认为的撒谎是有区别的,有时他们的撒谎并不是故意而为之。孩子的撒谎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以为是真的”,另一种是“孩子知道是假的”,这两种情况有本质的区别。

一、“孩子以为是真的”

大多数专家认为三四岁以前的孩子是不会撒谎的,因为他们还不具备撒谎的技能。对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撒谎大多数情况下是夸大事实和幻想。也就是说,孩子“以为是真的”。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想像力是他们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但幼儿还不能分清想像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因此孩子的言谈中常常有虚构的成分,对事物的某些特征和情节加以夸大。

例如,孩子在和伙伴谈论自己的父母的时候,常洋洋得意地说“我爸爸是世界上跑步最快的人”、“我妈妈的头发都到脚脖了”等等。但事实上,爸爸只是比他跑得快而已,而妈妈的头发只是刚到腰部罢了。在说到自己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多多(一个3岁小男孩)有一次对老师说:“今天在幼儿园,豆豆看到一只小虫子,吓哭了,但我没有哭。”而事实上,他最怕虫子,见到虫子就会立刻尖叫着往大人或者老师的怀里躲。但多多在讲这话的时候,绝对不是在骗你,他说的是“实话”——想像中的情况。幼儿编造某些故事不是撒谎,这只是他们发挥想像的一种方式,通过语言的描述,使自己看起来更加能干;或者通过编故事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就像多多,他希望自己可以勇敢些,可以不怕虫子,那么在他的故事中,他可以获得这种满足。孩子经常生活在幻想的世界里,不能分辨出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想像的。叙说他们的想像故事和撒谎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把孩子的想像和幻想等同于撒谎。

如果孩子总是“撒谎”的话,那么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爱和赞扬:“你真勇敢!我知道你才不会被虫子吓哭呢。” 这样的爱和赞扬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变得更勇敢。而不是去告诉他事实:“怎么是豆豆呢?是你看到虫子吓哭了吧。”这样的“事实”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使他更加胆小。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就不再需要通过想像或者夸大的言语来使自己看来更好了。

对于幼儿而言,夸大事实不是撒谎,幻想更不是撒谎。但是要帮助孩子了解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区别。 例如可以问孩子:“你知道真的和假的之间的区别吗?我们来看看,我说一些句子,如果是真的,你就回答‘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就说‘假的’。”例如:

天空是红色的。(孩子:假的)

我们用我们的耳朵听。(孩子:真的)

蚂蚁比大象大。(孩子:假的)

从罐子里拿出个糖果,吃掉。然后说:“我没有吃糖果。” (孩子:假的)

把玩具放在椅子上。然后说:“噢,我把玩具忘在椅子上了。” (孩子:真的)

二、“孩子知道是假的”

孩子撒谎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知道是假的”,但依然说假话。这就是我们应该担心的撒谎了。发生这种情况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孩子知道如果说实话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一般三四岁以后,孩子会出现真正的撒谎行为。

这种情况的发生和家长不正确对待孩子犯错有很大关系。孩子做了错事,即使承认错误,但家长仍旧批评他,甚至惩罚他。孩子因为讲了真话而受到惩罚的话,他就会逐渐地学会撒谎。那么,下一次再犯错的时候,他为了不受批评,就只有撒谎了。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要做的就是:别让事情变得更糟。例如,你看见地板上有冰淇淋,孩子的脸上也有冰淇淋,那就不要责问是不是他把冰淇淋弄到了地板上,你要做的是能做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对他说:“我知道是你不小心把冰淇淋弄到了地板上。我去拿个勺子,你来帮我清理干净。”这样做可以避免孩子为了掩盖错误或者是出于逃脱惩罚的恐惧而去撒谎。

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作错事的时候,做错事并不意味着他就是坏孩子,做错事敢于承认就是好孩子。让孩子感到讲真话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更重要的是,作为孩子的父母或者教师要以身作则,要诚实。切不可为了达到某种暂时的目的而欺骗孩子,对孩子撒谎。我们要尊重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太小,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就不重视,无论能否兑现都不在意。天长日久,孩子就会认为,撒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也经常撒谎。等孩子有了这种认识以后,他怎么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呢?因此,遇到事情应对孩子说真话,耐心地讲清道理。尤其对孩子一定要言而有信,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兑现,万一无法兑现时,也应该向孩子道歉并说明原因,这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让孩子确信:你爱他,无论他做了什么,即使有时你对他很生气,你也是爱他的。这样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才是可能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