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最聪明,早期教育当从襁褓中开始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48292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天下父母无不想自己的孩子聪慧超群,可你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最聪明吗?告诉你吧,婴儿期(即周岁之内)的宝宝最聪明。
刚出生的婴儿,其大脑已具惊人的吸收能力,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苔梭利女士称之为“胎生的吸收精神”。越是接近零岁,这种吸收能力越强。零岁到两岁之间的婴儿的脑子,是任何成人也无法比拟的。不论难易,它都能够对各种教育性刺激予以理解与接受,而且所记忆的图像十分清晰,其程度甚至超过高清晰的电脑。更为可贵的是,这一时期输入的信息将原原本本地进入到深层次意识——潜在意识中。
以学习说话为例,小宝宝靠的不仅是单纯的记忆,更多得益于这种“吸收精神”。每个孩子都是如此,可以说,婴儿除了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者(如先天愚型、白痴等)外,个个是天才。
然而,如果父母对这种情况一无所知,忽略了婴儿期的大脑开发,让孩子“安静”地度过这一阶段,将失去宝贵的机会。医学研究证实,出生后直至1岁,是神经细胞突触产生的关键时期,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将失去一半的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正如俗语所说,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幸存”的神经元和突触的多少决定了大脑功能的高低,婴儿的经历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如婴儿出生1~2天就有“认母”意识,两天就能分辨母语,六个月时会受到周围语言的影响,故家人、保姆以及经常与孩子打交道的其他人员与其成长密切相关,应尽早同婴儿接触交流,并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如接触大自然、聆听优美的音乐等,千万不要让宝宝寂寞地度过婴儿期。
——这就是早期教育专家倡导的一种新教育理念:婴儿也能学习,早教要从家庭开始。
婴儿学习潜力惊人
人们大多以为,刚离开娘胎的新生儿是无能的、被动的个体。其实,新生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具有相当惊人的反应和学习能力。
比如,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看见亮光就会把头转向亮光方;听到巨响会有哭叫的反应;当奶头接触他的嘴唇时就张嘴吸奶……这些都是天生的本能反应,是对外界事物的无条件反射。
再如,为了生存,他必须学会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一些本领,于是就在已具备的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开始主动地探索他生活的小世界,在接触各种事物中感受各种刺激,并在不断重复、强化的过程中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
①每当他啼哭时有人抱他,时间一长,他就学会了要人抱时就先哭的“技巧”。
②听见成人发出“嘘嘘”声就会排尿。
③看见奶瓶就知道要吃奶。
……
切莫小看婴儿日常表现出来的这样一些反应,其实这正是他们向大家展示学习的成果呢,父母及其周围的人要及时地作出应答,以便刺激婴儿的潜在能力,使其得以快速地发展。
婴儿潜力逐一数
刚才只是简单地举了几个例子,目的是说明宝宝的学习能力很强。其实,婴儿的潜力多着呢,表现在视、听、触觉等方方面面——
视觉方面。新生宝宝对光的刺激很敏感,能对光线的明暗变化作出应答,如闭眼时开了灯,他就会有所反应。出生三周左右,他就学会了注视眼前出现的物体,并追随物体移动视线。遗憾的是有些父母认为“月子里的孩子怕光”,常常白天用窗帘遮光,晚上把灯光调暗,这样就限制了婴儿视觉的发育。若是让婴儿感觉到白天亮、晚上暗、开灯亮、关灯暗,就能刺激婴儿视觉的发展,并建立起条件反射,使婴儿学习到天暗了、关灯了要睡觉,天亮了可睁开眼看看、玩玩等技能。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窗”的眼睛能获得外界80%的信息,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潜在能力,将有利于智力发展。
听觉方面。有人曾对刚出生24小时的新生儿进行试验:对正在哭的新生儿摇铃,他马上就安静下来,随即,眼睛也睁开来。这说明新生儿能听见声音。3~4天后,婴儿则能逐渐学会分辨不同的声音。如对一种声音连续响两次,将婴儿的头转向左边给他吃糖水,几次以后,婴儿听到这种声音就会主动地向左转头。满月后婴儿能集中注意听声音,当听见大人说话声时,就停止哭闹而期待大人出现在他面前。有些父母认为婴儿易惊醒、怕声响,而将房间里布置得鸦雀无声,大人连走路也蹑手蹑脚的,这样反而影响了孩子听觉细胞的发育及听觉功能的提高。相反,一天中给婴儿一些听声音的机会,如听音乐、讲话逗笑等,让婴儿感觉到声音时有时无,有机会倾听各种声音的变化,可以加速他学听的能力。
新生儿的触觉也很发达,对冷热的刺激特别敏感,像对牛奶及洗澡水的冷热都有反应。婴儿一般都是通过嘴和手去触摸感知外界刺激的,婴儿早期触觉的发展与长大后手的灵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有的父母却忽视了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在婴儿出生后就用小包被将婴儿捆绑成一个“蜡烛包”,使其手脚和身体都不能自由活动。还有的父母怕婴儿小手抓伤脸而将衣袖做得很长,并用带子扎缚衣袖,使婴儿手臂不能弯曲,小手无法触摸东西,这样势必影响触觉功能的发展。实际上,让婴儿睡在宽松的睡袋里(夏日穿衣裤),手脚和身体不受束缚,双手能从袖洞中伸出触摸各种东西,眼手能协调一致活动,不断地探索,婴儿的学习潜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婴儿的嗅觉比较敏感,能分辨不同的气味,如闻到奶香气味,会露出笑脸并将头转向奶瓶,但若闻到某些刺鼻的气味就会转头避开。
婴儿还能区分不同的味道,喜吃甜水,不愿吃酸水、苦药。因此,父母可以让婴儿闻闻花香、香皂等有气味的东西,还可以给婴儿尝尝甜、咸、酸及无味的食品,以增强其嗅觉、味觉方面的能力。
尤为喜人的是,婴儿还具有交往能力和模仿能力。婴儿出生就会笑,这是“生理性的微笑”,是与生俱来的。以后,慢慢地,婴儿学会对人脸和玩具微笑,这时就产生了社会交往的需要,转变为“社会性微笑”。他喜欢被人逗引,有人接近他就笑,离开他就哭,和他讲话会咯咯地发音应答等。
他还特别依恋母亲,早期交往能力在母亲搂抱、爱抚、笑笑、玩玩中得到发展。据研究,新生儿从两周起,就学会模仿母亲的面部表情,如模仿母亲伸舌头、张嘴,母亲经常训练,婴儿就会跟着做,稍大时婴儿学会模仿拍手、摇头、挥手再见等动作。婴儿最初学会的本领都是通过模仿而获得的。
以上事例说明,婴儿出生后就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父母应该为宝宝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实施合理的早期教育,使宝宝主动探索外界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睡眠中也在学习
人们爱用“废寝忘食”这个词来形容某个人专注于工作或学习,婴儿在这方面也可与之媲美。芬兰一个科研小组进行的研究显示:婴儿能够在睡眠中学习辨别不同的语音。这个小组的负责人休尔女士发现,婴儿到一岁的时候能够识别的语音和字眼之多令人惊异,原来他们在睡眠中也在学习。
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是:把45个刚出世的婴儿分成3组,每组15人,都在其头部接上电线,来测试他们的脑电波。当这三组婴儿都入睡的时候,研究人员就向他们持续不断地放送1个小时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类似韵母的声音,如“欧-欧、衣-衣”等。1个小时之后,1组婴儿继续一整夜听这些声音;另1组婴儿改听不同的韵母;而第3组婴儿则安安静静地休息。对这些婴儿的脑电波进行的分析显示:第1组婴儿,也就是听“欧-欧,衣-衣”字母最久的一组婴儿,在第二天早上和晚上都能够分辨这些声音,而其他两组婴儿就不能。
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学习能力
时下,国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如在教育的时间问题上,认为婴幼儿没法进行教育,等孩子长大后再说;在教育的地点上,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要管好小孩的吃喝拉撒就行;在早教的内容上,认为就是让孩子背背唐诗、数数数字、唱唱儿歌;在早教的方式上,认为就是买一些相关的产品,让孩子看看就行等。其实,早期教育从胎儿临盆起就该开始了,从孩子的视、听、触等感官刺激做起,积极培养、发掘他们的学习能力,才是科学的育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