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谨防“心灵施暴”

“心灵施暴”一词是近几年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比起“体罚”一词来,人们对它可能会陌生得多,不过人们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不陌生。

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

……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

以上三例均属“心灵施暴”现象。从表面上看,老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诸如罚站、扯耳朵等肉体处罚,看不到外面的伤痕,可实际上它对孩子成长所造成的危害,与一顿野蛮的殴打性质是一样的。心灵施暴伤在孩子的心灵。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说:“心灵施暴”可以将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一个孩子没了自尊心,那他怎么会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以下这些不正确的教育被称为心灵施暴。

1.支配

成人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忽略儿童发育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迫使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和意愿。这样教育出来的儿童容易形成畏缩、胆怯、怕事的心理,在以后的生活中往往没有主见,不肯与人交往,孤僻,个性抑郁,且创造能力差。

2.冷漠

不顾孩子的个性特点,因孩子(以少年时期较常见,此时的家长已不能随心所欲地惩罚)“不听话”而给冷脸和白眼。这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既暴露了父母的无知,也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他们在成人后大都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情感淡漠,性格内向,不合群,且多数人婚姻不美满。对于个性较强的儿童,则容易导致反抗行为和形成反社会性人格。

3.贬低

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成人或“神童”的标准要求,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语言肆意贬斥。经常受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甚至抑制了其各方面的发展,在智力和心理发育上甚至比受体罚的孩子更为低下。

这可能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在其成人后也不容易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4.抹煞

无视孩子的努力,仅仅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最佳”标准,就全盘抹煞其成绩,甚至将功为过……这是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的通玻这些家长不懂得教育是循序渐进的,也不懂得知识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们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一旦达不到预定的目标,便导致偏激行为的发生。

学校“心灵施暴”现象的起因多种多样,老师本身的“心理障碍”是一个很主要原因。有此老师或由于学校领导没有正确评价他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或由于婚姻子女问题,或由于房子分得不理想等福利待遇问题,从而导致情绪失调,他若缺乏师德,则很容易将这一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于是对学生或冷漠、或恐吓、或贬低,而缺少热情、引导和鼓励。冷漠、恐吓、贬低学生,是“心灵施暴”三种常见模式。它们的共同点是无视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缺乏热情和耐心。

要消除“心灵施暴”现象,老师们必须克服“心理障碍”。除学校应为老师创造一个舒心的工作氛围外,教师加强个人修养、增强职业道德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最根本途径。我想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不会因为个人有情绪而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一个完全健康的现代人,除躯体健康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灵施暴”只会严重损害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导致他们成年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个别受害者甚至会发生心理变态而导致道德沦丧,因此家长要戒除这些不良的教育方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