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期望别成了孩子的负担
2000多年前,有人问柏拉图:“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这位智者说:“最好的教育就是那种使得体魄和心灵尽可能地得到美的熏陶,尽可能地臻于完善的教育。”
然而,“美的熏陶”早已被各个“英语班”“奥数班”所替代,即使是代表美的“舞蹈班”“绘画班”,也公然被罩上了功利的色彩。
妈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并没有错。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的研究就发现,受母亲期望的孩子在若干年后发展得比其他孩子好得多。但是,这种期望是对孩子的赞赏、鼓励、支持和对孩子成长的关注,而不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但妈妈们总是会不小心就犯了这样的错。她们往往会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揠苗助长,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个5岁的小女孩,周五下午和老师学美术。已经下课了,小女孩的画还差一点就画完了,女孩还在继续画着。老师轻轻地告诉女孩:“回家再画吧,妈妈在外面等你呢。”这个漂亮的小姑娘,忽闪着大眼睛,含着泪花,恳求老师:“老师,你就再等我5分钟吧。我回家妈妈就不让我画画了!我必须要练钢琴。”
老师在给我讲这个女孩的时候,眼睛也红了,她说她总也忘不了孩子可怜巴巴的神情,那神情之中隐藏着和年龄不符的沉重。
不能否认,妈妈对孩子的期望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然而这样的爱,不但没有如父母所愿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相反却变成了孩子沉重的负担。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对孩子来说,游戏和学习本来是不冲突的,正常条件下儿童有能力协调这两者的关系。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玩不想学习,那一定说明他的教育环境有某种不良的东西在影响着他。杜威在观察中还发现,从儿童早期开始,就没有全部游戏活动时期和全部工作活动时期的区别,而只有着重点的不同。即使很幼小的儿童,他们也期望一定的结果,而且尝试要达到这个结果。他们对参与成人的作业有浓厚的兴趣,单就这一点来说,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儿童要“帮助”别人,他们渴望从事能产生外部变化的成人的各种事务,例如在桌上摆设餐具准备开饭,洗涤杯盘,帮助看护动物等等。在他们的游戏中,他们喜欢制作自己的玩具和工具。我们只要观察真正在做游戏的儿童的面部表情,就可以注意到,他们的态度是认真的聚精会神的态度。显然,孩子自身就有对学习、对工作的本能要求,并不一定需要父母强行将学习、工作的要求加给他们。
俗语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更可怜的是那些在爱的旗号下被伤害的孩子们!
亲爱的妈妈们,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