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经历影响性格

幼年播下的种子,决定青年时长成什么样的芽,成年收获什么样的果。孩子的自我评价意识会在学前初期(3—4岁)迅速发展。

他们关注外部世界和他人行为。也许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种语气,都可能形成孩子性格上无法逾越的鸿沟。

而幼儿园通过各种规矩让孩子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利。但却要人性化,否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活力。严重的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形成强迫意识。因为老师通常只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必须做什么,却很少说明要这么做的原因。

其次,惩罚过度会造就两种极端性格,由破坏规矩而受到的惩罚也得有“度”。幼年体罚会给孩子造成两种影响:一是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强,对老师的管教“死扛死顶”,使矛盾不断激化。二是形成自卑情结。如果孩子本身比较柔弱,老师的批评会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破罐子破摔”下去。这样的孩子上学后,往往会成为“问题学生”。老师应该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别动不动就用‘武力’。

最后,在幼年得不到重视会让孩子逃避责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盖兹和匹斯兰德两位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明,孩子最恐惧的就是“不被重视”。最初,他可能会做些极端的事,想要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果徒劳无功,他就会选择逃避社会和责任。

尽管如此,不能光看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毕竟这是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第一个驿站,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当然,前提是幼儿园为孩子的心灵提供一个‘安全地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