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责会给孩子留下恐惧阴影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49363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唐禹今年25岁,大学毕业到北京发展,至今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频繁跳槽,曾就职过五家公司,几乎每4个月换一个工作,而现在正失业在家。
“为什么我的工作不稳定?”这是他寻求心理援助的最初原因。“你为什么要换工作?”“我不喜欢那个公司的氛围。”“什么氛围?”“压抑,我走进去就感到压抑,很不自在,呆不住。不想与人说话,因为和同事说话,就紧张、脸红,甚至结巴。很难对他们相处,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妈妈的怒火让他心有余悸
在唐禹后来的咨询中,我了解到唐禹出生、成长在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父亲因为体力不够,没有办法干农活儿,在唐禹很小的时间就离开家去城里作小本生意了,而且很少回家,基本一年回来一两次。父亲不善于表达情感,偶尔回来也不会与儿子多作交流,甚至都不会对孩子笑一下或者拥抱一下。对唐禹和他哥哥的抚养基本由母亲一人承担。母亲很能干,一个人挑起家里的生活重担,下地干活、洗衣做饭,照顾两个儿子的起居。但母亲因生活所累,脾气非常暴躁,经常会对唐禹及哥哥发脾气。唐禹说现在想起妈妈发怒的样子还心有余悸。唐禹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当众的斥责让他开始自卑
唐禹刚上小学成绩就不好,属于班级的中下等。有一次他的数学成绩过差,老师把他的母亲叫到学校,课间,和老师谈完话的母亲,到教室里找到唐禹,当着所有的同学的面,大声训斥他不争气,并且骂他“没脑子”。唐禹说,就是从那以后,他的性格慢慢的变了。开始自卑,不愿与人交往、交流,走路总是低着,说话声音变小了,有时还结巴,上课听不进去,学习效率特别低。直到后来离开家到城里上大学,症状稍有缓解。但走上社会,开始工作,这个问题又突现出来。
临床诊断:恐惧源于追求完美与自我否认的矛盾
唐禹是一个典型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社交恐惧的患者往往倾向于追求完美,理想化,他们的内心都有一个超然、完美、权威的自我,他们经常用“我应该”来苛求自己达到完美,同时他们又比较敏感,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但当社交中稍有不完美,他们敏感的情绪因子就会让他们感到压抑、焦虑。如果屡次遭到打击,他们就会选择逃避的方式来避免负性情绪的困扰。
另一方面,社交恐惧是患者的自我认同感(自尊)往往较低,表现为自卑,胆小、依赖、脆弱。他们会使用“自我障碍策略”来保护自己自尊,即提前准备好一些借口解释自己可能会走向失败的行为,“恐惧”就是社交恐惧患者给自己所找的借口。用恐惧——逃避来遮蔽对自我价值的否认。
所以,社交恐惧源于患者的完美主义倾向与自我认同感低之间的矛盾。完美主义更多属于先天倾向,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却多为后天形成。
幼儿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儿童在这个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感情的温暖、支持、鼓励及理解,会使之产生孤独、被遗弃感;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使其个性变得自卑、自我否认、内倾。完美主义的他们用逃避社交为自己“遮丑”,或过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心理状态,来刻意要求自己以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但由于动机过强,反而在社交中显得更紧张、局促、笨拙,而使其始终处于焦虑、恐惧中。
在这个案例中的唐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儿时父母的情感冷落、母亲的拒绝否认,都导致了唐禹的自我认同感过低,完美主义的他只好用“社交恐惧”来寻求自我保护。
育儿建议:给孩子一个充满温暖和阳光的幼年
孩子的成长和花儿的成长一样,需要温暖和阳光。一个充满爱意、温情的童年对孩子一生成长的作用也许是您现在无法预想的。
不要羞于对孩子表达你的爱
我有一个朋友是公司的项目经理,做事严谨,事业有成,但不苟言笑,她有一个3岁的儿子,很聪明,她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问到关于孩子的事情。朋友却很无奈的告诉我:“现在儿子看见我就躲,也不和我多说话。听保姆说,这孩子有一段时间晚上睡觉前,总是一个人抱着我给他买的小熊哭泣。而且听老师反应,这孩子在幼儿园特别孤僻,不爱和其它小朋友玩。”我凭着直觉问了朋友下面几个问题:“你多长时间没在睡前给孩子讲过故事了?你多长时间没有和孩子一起做过游戏了?你多长时间没抱过、亲过孩子了?你多长时间没和孩子一起开心地聊得天了?”朋友无语了。
我告诉朋友,也想告诉所有的父母:“不要羞于对孩子表达你对他的爱,也不要以为孩子小,无法理解你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可以从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感觉到你对他的爱。”常常对孩子微笑,用手抚摸孩子,用嘴亲吻孩子,用怀抱拥抱孩子,孩子会从你的表情、动作中感受到你的心情和爱意。当孩子快乐时,你陪他开心;当他伤心时,你给他安慰,让他感觉到被你喜欢着、关注着、接纳着、理解着。尽可能地把你对孩子的爱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知道,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内心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让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自信、乐观、从容地面对一切。
告诉孩子:妈妈相信你!你能行! 是相信自己吧,
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关键期,孩子关于自己认知的信息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获取的。如果父母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很棒!”,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棒。如果父母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行!”,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形成过低的自我评价,导致自我不认同感,自信心不足。而这个阶段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将镶嵌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对他们的一生造成影响。
记得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对母女。放学后,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刚走出教室,后面跑来一个大个子男孩猛地在她的后背包上打了一下,当即小女孩就哭了起来,此时妈妈正好来接女儿,看到孩子正在哭泣,心里十分着急,跑到她身边,就大声呵斥:“怎么了!是谁欺负你了!”看到妈妈来了,小女孩感到更委屈了,哭得越发伤心,却一句话也不说。“哭,你除了会哭还会什么!你怎么这么笨啊!总是挨人欺负!”小女孩挨了欺负就感到很委屈,这时她最需要的是妈妈的接纳和安慰,可爱女心切的妈妈此时已无法抑制内心的焦急和愤怒,不但没有给孩子以情感上的必要支持,反而用激烈、粗暴的语言给孩子的心灵进一步施加了伤害。一句“你怎么这么笨”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给孩子传达了一个强烈的错误讯息:我挨欺负,是因为我笨。假如此时,妈妈充满爱意的拥抱孩子,再在孩子委屈情绪平静之后,告诉孩子:“妈妈觉得你是个好孩子,能够跟小朋友相处得很好。”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家长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孩子还小,他们不了解自己,需要妈妈帮助他们找到答案,而妈妈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目光,一次满有力量的拥抱。这对一个孩子,特别是刚经历了挫败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保护与治疗。
(本案例系真人真事,其身份已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