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幼苗在于栽培

据家教咨询反映,现在咨询孩子胆小、懦弱、畏缩的,越来越多了,这些孩子多表现出了双重性,“在家像条龙,出门像只虫”,怕生的环境,怕生人,怕强者,怕回答问题,怕黑,怕虫子,怕独处—–,当家长意识到对孩子的发展不利时,已不太好办了。

树有根,水有源,孩子为甚么会缺乏勇气呢?以惧怕来说,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怕这怕那的,相反,几个月的婴儿很少有惧怕反应,基本不知道甚么是怕,一岁以后,怕的反应逐渐明显,由此,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起来,有的孩子越来越胆怯,有的孩子越来越有勇气。

可见,勇气不是天生的,是出生以后锻炼出来的。那么,胆怯孩子的勇气跑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看看孩子稍有大胆的举动时,常能听到大人的惊呼:“快下来,危险”“别摸,危险”“小心呀,危险”、、、、、、于是,孩子的心就逐渐地被危险包围起来,在他的眼里,可怕的越来越多,勇气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挤跑了。

有关的教育研究表明,孩子有没有勇气,和环境与教育有直接关系。例如,过度保护,过度照顾,会使孩子变得软弱、胆小,怕这怕那。另外,和家长是否有勇气也有直接关系,家长的胆怯会造成怯懦的氛围,对孩子的心理起消极作用,孩子总是呼吸怯懦,怎么会有勇气呢?!

小孩有时会出现阶段性的惧怕,是对环境的一种畏缩、退拒反应,例如突然会睡觉时不让关灯,怕黑。有时,当一种惧怕出现时,另一种惧怕往往会消失,但也有表现得较严重和持久的,甚至造成心理障碍,所以要及时缓解孩子的惧怕。

为此,要让孩子熟悉所惧怕的事物或情景。孩子之所以惧怕,多是对所怕的对象生疏,缺乏了解,如孩子怕虫子,是因为很少接触虫子,以为虫子是会伤害人的。应该吸引让孩子接触虫子,先接触那些温和的,可爱的虫子,多看昆虫的图画、录象,讲一些昆虫的趣闻等,通过了解与接触,孩子对昆虫发生兴趣,惧怕感会自然消失。

从根本来说,有勇气就不惧怕,所以,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一些家长是做得很成功的,请听一位家长的教子体会:

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我们也积极参加,有意加入一些训练勇气的项目,如练习碰撞,玩勇敢者游戏,孩子很喜欢和我们较量,在较量中滋长勇气,学会保护自己。

当孩子不慎受伤时,我们从不大惊小怪,一方面及时处理伤口,一方面平静地安抚孩子,让孩子不要紧张,鼓励孩子做勇敢者,不怕,我们的态度对孩子很起作用,孩子也变得坚强起来。

同时,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和孩子分析为甚么会受伤的?怎样避免受伤,教孩子判断危险程度,学会保护自己。一定不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让孩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竖立勇敢的榜样。我们注意从图书中,影视节目中寻找勇敢者的形象,用他们的勇敢精神感动孩子,不是对孩子说教,而是用我们的感动来感染孩子,我们夫妻兴致勃勃地交谈,由衷地钦佩与赞叹,每当此时,孩子也会自然地兴奋起来,主动加入我们的谈论,表现出对勇敢精神的羡慕,可见,勇敢精神渗入了他的心灵。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深知,勇敢的根基是独立,所以,注重在生活上培养他的独立能力,还有意锻炼孩子独处,有时我们故意出去一会儿,让孩子承担看家的重任,孩子对此很自豪,以后一点点延长孩子独处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达五个小时,开始时孩子有些紧张,但我们没有让步,坚持培养孩子独处,果然,孩子逐渐应付自如了,显然,独处增长了孩子的勇气。

这位家长的经验不只提供了办法,更主要的是提供了教子的观念,“勇气”是在充满勇敢精神的氛围中增长起来的,可见,培养勇敢幼苗之方,就握在家长的手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