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分享的孩子会更快乐
现实生活中,没有分享意识的孩子并不少见。独享,在孩子小时候可能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快乐和责任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的人,那就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拒绝“可怕”的礼物
有一次带孩子去麦当劳,刚进门,在一片嘈杂声中,就听到一个稚嫩童声强硬拒绝的叫喊,引来了许多孩子和家长的关注。
“不,就不、我偏不……”发出强硬拒绝的小男孩不过十来岁,而被拒绝的是矮他一头的小姑娘。这个已经吃完美食的男孩,正趴在餐桌上摆弄随餐赠送的玩具,而站在他身边那个端着餐盘、等着用餐的小姑娘想让小男孩让出座位。很快,小男孩的强硬拒绝和小姑娘委屈的哭声,演变成两个妈妈间的一场争吵。最终两家不欢而散。
看着走出餐厅的那对母子,我心里有种遗憾。我不知道,小男孩的强硬和拒绝能走多远。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故意让儿子受“冷落”
可能是个人坎坷的经历,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理性”。儿子快上幼儿园了,我和妻有意让他受“冷落”:家里买回来小吃,必须大人先吃;周末我们收拾家务,必须有他一项任务;上幼儿园后,我们就要求他自己洗手绢和袜子了,尽管每次我们都会背着他重洗一遍……
等到上幼儿园大班了,每次回爷爷、姥姥家他都知道,有好吃的必须老人先吃;有新玩具得和哥哥、姐姐一块玩;一家人看电视时,不能由他来操纵遥控器……这些潜移默化的“冷落”,就是为了让他懂得:在这个家里,每一个人都同等重要,而不是他最重要。
儿子上学后,这些在学前就形成的意识,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在各种形式的分享和分担中,儿子慢慢学会了合作。在反反复复的“冷落”中,儿子始终是快乐的。
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在我眼里,孩子身心快乐地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客观地说,儿子不能算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从未在班里拿过第一名,还不时惹点小麻烦。但在老师眼里,他调皮但懂事、学习成绩优秀、与同学关系融洽、热心集体活动,始终是班里的优秀生。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将来能不能用爱和友善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我时常反省对孩子教养的得与失,有不少疑惑和迷茫。但无论怎么样,我依然觉得:感恩与分享,是一个孩子从小就应该教养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