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太多 孩子失去自我

一位高二男生的妈妈,带着焦急的心情找到本报家长学院向记者求助。她告诉记者,孩子正上高二,但前段时间突然发现孩子脾气特别暴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动不动就跟父母和家人发火。“他什么心里话都不愿意跟我说,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咋想的?我都急得想跳楼了,我该怎么办?”

记者与这位母亲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其实这个男孩曾经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学生,成绩一度排在班上前8名,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但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期盼过高,平时对孩子的指责和说教太多,而且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存在偏差,导致家庭气氛不和睦。孩子就在父母的争吵中,一天天变得沉默,变得内向。最终,他向父母封闭了自己的心扉,变得郁郁寡欢,成绩一落千丈。

昨日,这位孩子的父亲和外婆与市政府督学、市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顾问、知名教育专家刁荣普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刁荣普为他们开出了“药方”:父母先彻底改变自己“指责”的言行,全身心接纳孩子,才能与孩子一同成长。

父母分歧 孩子不知所从

这位父亲曾经是一位军人,在孩子小学的时候,没有长期与孩子在一起,孩子上中学后,他才回到了孩子身边。他告诉记者说,平时与孩子很少交流,待在一起说不到三句话。“我儿子小学时很聪明,喜欢活动,我也希望他能够像个男孩子,大大咧咧、爱跳爱闹,但他妈妈跟我有分歧,孩子的什么事都要管,管得太细了,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请示汇报,导致孩子现在很拘谨,很压抑。”

“我其实对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很看重,但孩子妈妈却对成绩看得很重,因此孩子的压力很大,以前初中的时候还是班上前8名,但到了高中就下滑了。”

“其实你的孩子可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你们带着有问题的眼镜去看他,所以没有问题也被看成了有问题。”刁荣普表示,孩子的心理状态、习惯、个性和性格养成,是与父母分不开的。父母对孩子的期盼,都集中在一个很狭隘的范围内,就是只看孩子的成绩,却忽略了孩子健全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你们在他精神成长最需要的时候,却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养料。成绩虽然重要,但一个人心灵的需要更加重要。”

刁荣普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目标和方式上存在分歧,甚至因此产生争吵,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心灵缺乏明确的目标,他不知道该按照谁的教育方向成长,不知所从,最终产生二重人格,心理出现异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取得高度一致,更不要当着孩子成天争吵不休,不要让孩子感到因为自己的不是,让父母关系紧张而无所适从。”

指责太多 孩子失去自我

这位焦急的父亲说,夫妻俩平时对孩子的指责和吼骂比较多。“我经常批评他不像小伙子,带他去亲戚家也不去,像个女孩一样整天待在家里。现在我发觉不对头了,孩子心理可能出了问题。”

刁荣普表示,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指责和吼骂过多,让孩子自己也不认同自己,不仅建立不起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有可能让孩子自卑,恐惧,没有安全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父母塑造了孩子,父母都不认可他,他能够自信吗?

“你们首先要做的,是从心底里彻底改变对孩子的看法和态度,不要去指责,而是给予适当的认可和鼓励,即便他说错了、做错了什么,仅仅是批评和指责是无法帮助孩子的。我们的帮助是可以逐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感觉和位置的。”

为啥孩子不说心里话?

“那天晚上,老师突然告诉我们,说孩子可能心理不太健康,建议我们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我感到问题严重了,我想不明白,孩子为什么突然就出了问题?”这位父亲痛苦地表示。

“孩子不是突然就出问题的,他的问题,是因为长期与父母缺少交流造成的。”刁荣普认为,孩子的心里话愿意跟老师说、跟同学说,但为什么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说?这说明他从心里不认可父母,父母们就要反思了: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跟自己交流?是家长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家长平时是不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是否尊重他们的心理意愿?是否把他们当成了平等的个体?是否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带孩子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告诉说孩子有轻度抑郁,我不想放弃孩子,但我该怎么办?”这位父亲说。

“其实即便是抑郁,也没有大问题。首先你们不要认为孩子抑郁了,就是有问题了,你们要用一种正常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与他一起度过这个难关。”刁荣普表示,父母要从心里接纳孩子,认可他们,鼓励他们。“你们要放下家长的架子,采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平等对话,尊重他们的内心需要,要从心里去包容他们,用父母博大的胸怀去帮助他们,并满怀喜悦地接纳他的现状。坦然而平和地告诉孩子:你只是遇到了一点暂时的困难,这也是我们也遇到的共同难题,让我们一起来面对吧。”

“孩子出了问题,首先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这时候需要我们家长首先作出改变。孩子在不同阶段成长需求是不一样的。”刁荣普认为,父母要彻底反思: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情感是否存在问题,认真分析父母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是否协调、融洽、和谐。改变家庭里那种争吵的气氛,以一个全新的父母形象与孩子相处。建构一个温暖的、包容的、轻松的、自由的家。“你可以在家里进行‘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之类的家庭文化建设活动,让孩子在家庭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拓展孩子生活、感悟的空间,从而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自我发展的自信。” “如果孩子的抑郁需要进行治疗,家长需要及时与心理医生进行联系并做好配合,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