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惩罚"有助孩子成长
很多家长苦恼的告诉好育园,孩子不听话,叫他(她)做什么,孩子偏不,有时候还顶嘴。有位家长朋友哭着说,孩子小的时候很乖的,长到五岁的时,开始渐渐不听话,甚至出现殴打父母、爷爷奶奶,有时,说他一句就不耐烦的说,“你给我滚”。一听到这样的话,心都要碎了。
提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什么叫威信?
简单地说威信就是威严与信用,严而有信,信辅以严,有些家长以为威信就是威严,所以经常发脾气。虽然现在家长使用暴力的现象不算泛滥,但训斥孩子的现象却是司空见惯。还有父母以为,威信威信,有了威才有信,其实正好相反,要想有威首先要有信用。
家长朋友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威信的来源不是靠高压、威慑得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
首先,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孔子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其次,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我国古代就有曾子杀猪取信于小儿的记载,也有孟子母亲为了说到做到,不欺骗儿子而买肉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说明了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是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说明了讲诚实,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拥有威信的重要条件。
再次,父母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高兴要适度,生气要得当,不要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影响正常面部表情和说话腔调;更不要喜怒无常,一会儿逗笑孩子,一会儿又打骂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的,因而也树立不起威信。
第四、父母一致,红脸、黑脸要不得。教育时,口径要一致,提前想好策略,不能父亲教育孩子,母亲抱着孩子哭声凄厉,“你就先打死我好了”,或者爷爷辈长辈出面维护。还有就是,惩罚之后一定不要让孩子看出你的不忍,不要马上去劝慰,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落泪和自我惩罚。惩罚要让孩子感觉到一定的压抑、挫败和沮丧,要让孩子留下十分不愿重复、极力避免的经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中吸取教训。
第五、体罚是“核武器”。 频繁使用武力,造成“穷兵黩武”,就失去了震慑威力。
第六、严与爱结合。这点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挺难。平时我们对孩子的管教还是相对比较严格的,只要发现他有什么小错误,就会正面批评引导。但批评完了会告诉他,批评的是他的错误,而不是他,他还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小宝贝。实际操作中,一定要跟孩子讲清这些方法树立威信要不得,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规避:
1、高压政策。也许,孩子可以屈服在你的淫威下,因为皮肤身体的痛苦,而不敢有异议,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解决事情的本质,孩子要么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经常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不敢去想,不敢反抗;要么成为双重个性的人,当面一套,背后有一套。
2、以威立家。孔夫子说,小人和女人难养啊,太亲近了,就没大没小,太疏远了,就心怀怨恨。有些家长觉得自己不能喝孩子一起“嘻嘻哈哈”,要保持威严,从不主动接近孩子,总是力图使自己离孩子远一点。很少与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兴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与孩子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3、宠爱,甚至溺爱。对孩子娇纵溺爱,对其逞性和乖张脾气姑息迁就。不给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应,一概满足,导致孩子任性妄为,形成骄横执拗的性格。
4、“诱”教,赏而不罚。一个国家讲究赏罚分明,有些家长甚至赏而不罚,以爱抚奖赏作为孩子的教育手段,殊不知,一旦孩子得不到爱抚或满足不了其需要,就会对父母产生不满、愤怒和反抗的情绪,使孩子变得任性、骄横、不讲道理。
科学的家教,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微型档案】
2004年7月,江苏赣榆县高中“奥数班”的李方柏、李方楠兄弟俩分别以681分和663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李方柏还以数学满分成为全省单科状元。
兄弟俩的父亲李道路、母亲居延彩都在赣榆县龙河乡直中学任教,他们的家教总是与众不同。
一
从教学中,李道路发现,有碍学生学业的重要因素是习惯、兴趣和生活能力。因此,从兄弟俩懂事起,他就注重培养他们各种相应的能力。
在李家,孩子的启蒙教育不是认字、识数、背古诗,而是教他们洗脸洗脚穿衣服、端碗拿杯用筷子,有意识地在这些生活琐事中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刚学会走路,爸爸妈妈就让他们自己盛饭、洗水果。三四岁时,又试着让他们自己到学校食堂买饭菜。开头几次由母亲带着,教他们怎么排队、怎么买饭买菜、怎么付饭菜票等等。小哥俩觉得"挺好玩",自然是乐此不疲。几次下来,他们有了经验,每天早餐时,一个端盆买稀饭或豆浆,一个提篮去买馒头、油条。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李道路夫妇可谓无处不放手:不论上幼儿园还是上学,父母从来不接送,每次都是小哥俩手牵手去去来来;打扫房间、整理床铺,父母也不帮忙,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把生活和学习用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就连作业,也是小哥俩互相检查、共同把关。
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只要玩得正当,对开发智力、积累知识、塑造个性、强身健体都是很有益的。”这是李道路的体会。在方柏、方楠的记忆里,他们美好的童年生活完全是以“玩”为主的——那时,兄弟俩经常跟着乡下的小伙伴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虾,常常玩得忘记了回家吃饭。对此,爸爸妈妈从不责罚他们。
就是在这样自由自在的玩耍中,小哥俩和同龄的小伙伴们还发明了一些小玩具,自制了“火柴枪”、“飞镖”等。为练好“枪法”,在小伙伴中树立威信,他们用白纸画出圈圈做靶子,站在几米外用自制“火柴枪”练习射击。玩耍,不仅使哥俩的小手一天一天变巧,而且大脑也越来越灵活了,尤其是养成了勤于动脑、动手的好习惯。不论对什么东西,他们都充满好奇,总有一大串“为什么”。为了探个究竟,刚买来的玩具,常被他们拆得七零八落。尽管多半难以复原,但是父母不但不责罚他们,反而宽慰道:“玩具就是买给你们玩的,拆卸也是一种玩。”
三
作为教师,李道路夫妻俩不管白天有多累,晚上都要坚持挑灯夜读。方柏、方楠小时候,不仅喜欢在父母读书时陪坐左右,而且常常争着翻看他们一点不懂但又那么吸引父母的书籍。入学后,他们自然也学着父母的样子用心读书了。
“小孩可塑性强,大人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对小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批评、惩罚,而是榜样。我们从自身做起,目的是用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李道路如是说。
李道路夫妇深知,一个人的知识不是全靠老师教出来的,相当一部分要靠自学得来。因而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会使人受益一生。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每个寒暑假,他们都为自己和孩子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作息制度,全身心陪孩子一块读书,一块玩耍。
四
“夸奖、鼓励是孩子成长的真正动力。从他们孩提时候至今,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我们总会夸奖说‘你真棒!’像这样的鼓励、鞭策一直伴随他们度过了十多年。说实话,这两个孩子天资并不出众,而且就读的小学、初中也只是普通学校。他们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居中上游,并不特别突出。我并没有把目光完全盯在成绩上,而是注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要求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课外知识的学习上,希望他们的思想能够自由发展,兴趣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多年来,我对他们的学习从不施加压力,从不因为分数低埋怨他们、惩罚他们,一切顺其自然,这让孩子养成了轻松学习的良好心态。我知道,现在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考试必考满分,名次必争第一,升学必进重点。其实,这样学习就成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反倒事与愿违。”李道路说。
采访感悟:也许正是父母特有的宽容和诚恳的夸奖,才使得兄弟俩摆脱了功课的重压,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并在高考时出手不凡,取得优异的成绩,双双圆了自己的名校梦。这个“零惩罚”的个案,为我们树起了一个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