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阶段宝宝自我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Check1 3~4个月
刚出生的小宝宝,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部分非常少。旁人抓着它的小手、小脚玩,他并不能辨别这是自主性的动作或外力所致。约至2~3个月大时,较能感觉到自己的手脚在动,3、4个月大时,会想要伸手探索,来感觉自己与外在的关系。
Check2 6个月大
6个月大的孩子,因感觉动作层次提升,喜欢东看看、西看看,还会吃手指头、踢踢脚,反覆地运用自己的肢体,藉此来观察能够达到何种满足。此外,当他从发出笑声,可以吸引爸爸妈妈过来跟他玩,一哭就会有人来照顾他,慢慢了解到不同的表现将得到不同的回应,并累积对自己的认识。
Check3 18个月以后
发展心理学家Michael Lewis和Jeanne Brooks-Gunn(1979)曾做过关于自我再认的研究,即把不同月龄的孩子分成几组,先请妈妈在孩子未察觉的情形下,偷偷在孩子鼻子上抹上口红,再将他们带到镜子前,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显示8个月前的孩子虽会感到好奇,但全然不知镜中影像和自己有关。8—16个月的孩子则以为镜子里有另一个人,会想要去找他,隐隐约约感觉那人的动作和自己有关。而1岁半的孩子则已能知道镜中的孩子就是他,由镜中的影像发现自己的红鼻子,感到不好意思,同时了解自己的动作会引起镜中影像的改变。这些都显示一岁半的孩子已开始对外观发展出一定的自我概念。
承继之前的发展,孩子至2岁时,自我意识很强,特别喜欢表现,对自己的认识不再停留于外观,而是强烈地想要尝试各种事物,并从每一次的尝试中,挖掘自己的能力,并且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更多的了解。
Check4 3~5岁
这时期的孩子,因认知发展的限制,所以很少听到他们以形容词来描述自己或他人。相反地,具体的拥有物或生理特质、最近发生的,及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重大事件则会出现在对话里。例如他们会开始把自己归到某一个分类里,像是男女、大人小孩、皮肤的颜色等,或者以他的所有物来描述自己,如,我有一台脚踏车”、“爸爸买玩具给我”、“我喜欢”、“我喜欢和小明玩”、“我有绑辫子”等等。直至孩子六岁以后预备进入小学,方能以较抽象的心理特征或个人特质来描述自己。这个时期,也是自尊感开始浮现的时期。孩子藉着探索外在世界的活动经验、学习到新的技能等,从中体验到自发、自主与自尊。
自信vs自卑
刘书岑表示,学龄期前的孩子,他对自我的看法,仍比较倾向于从他人的反应得到信息,如生活上被照顾、被回应的经验、大人对其行为好坏的赞美或贬抑等,从中逐渐形成其自我概念和看待人际世界的内在运作图像。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他收集的讯息通常较为片段,认知上又不具备足够的讯息处理能力,如果缺乏安全的依附关系,及正向的回应,极可能会形成负向的自我归纳和自我概念。
自我认同正向的孩子,明显较有自信,而长期接受负面讯息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价值通常抱持比较负面的态度及评价。家长可别以为孩子年纪小,而轻忽自我概念对他未来发展的影响,导致自信、自卑的差别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