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严格管教”?

常言说:“严是爱,惯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对子女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训练,是家庭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家长对子女的管教态度,实际上是有松有严,而不是始终严而又严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也就是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这一时期里,家长对他们的要求、管理、教育和训练,还是“先严后松”好。

众所周知,儿童越小,知识经验越少,独立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越差。家长对孩子从小就严格要求、管理、教育和训练,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儿童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容易管教,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小时候严加管教和训练,比较容易形成习惯。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习惯,长时期不会轻易消失,甚至能终生受益。

儿童长大一些后,有了一定的是非善恶观念和良好的习惯基础。家长逐步放手让他们独立分析、解决和处理一些问题,独立支配自己的言行,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来说,也是必要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少年期,会有较强的“成年人感”,不愿处处受家长的干预。到那时,家长逐步放手让他们去独立思考问题,去锻炼,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和自立的意识。

为何要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

俗话说,三岁看七岁,七岁定终生。这句话虽有些偏颇,但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人的个性、品德是从小开始形成的,但这个时期,他的思想、行为等等都还没有最终定型,可塑性很大,孩子身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消极因素,都很容易在这个时期加以矫正,使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德。

要培养孩子成才,就必须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第一次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良思想,尤其要加以重视,绝不能姑息,直到孩子改正缺点为止。防微杜渐,是严格要求孩子的关键所在。

要培养孩子成才,还必须持之以恒。家长教育孩子,绝不能想到时抓一下,平时撒手不管,一旦发现孩子有缺点,又采取急躁、粗暴的态度。教育孩子,始终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孩子逐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要培养孩子成才,家长绝不可溺爱孩子。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必须提倡理智的爱,也就是说,对孩子正确的、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满足;对不正确的、不合理的要求,不仅不能给予满足,而且还要加以指正,不能因孩子的吵闹而加以迁就。

相关文章:

管教子女别侵犯孩子心理 您的管教方式是不是最好的? 管教与发泄愤怒的分界线 严厉管教孩子时应说明理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