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孩子任意贴上“标签”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52229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牧牧1岁多时,妈妈经常带他出去玩,遇到生人,牧牧不肯打招呼,也不愿说话,妈妈为他打圆场说:“这孩子比较害羞。”妈妈以为孩子小听不懂没当一回事,而今牧牧已经5岁了,妈妈的话像种子一样洒播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并逐渐成为他进行自我评价的标准,结果,牧牧不知不觉中真的成为妈妈说的那类孩子。人多时,牧牧依旧是很害羞,他经常向别人转述自己的话,“妈妈说我是一个很害羞的孩子。”每当妈妈听到孩子如此评价自己,后悔不已,没想到自己无意识的诊断,竟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上烙印。
点评与解析
在孩子的心目中,大人是了不起的,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孩子总是无条件地承认和接受父母对他的评价,而不能分析、判断这些评价的正确性。当孩子被父母告知“你是个害羞的孩子”,他会以为自己真的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并产生退避的行为;如果父母说“你怎么这么笨”,他会感到非常紧张,往往表现出更笨。给孩子任意地贴上“标签”,会导致孩子产生各种心理情结。父母的负面评价不仅在当时会令孩子不快,而且会在他的潜意识里留下很深的痕迹。
除了“你是……”的直接对话,孩子还可能在无意间听到父母在与他人交谈时对自己的评价。这种无意间得到的信息,会和有意识获得信息一样被储存在大脑里,影响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很多父母会像牧牧的妈妈一样,以为孩子年纪小,听不懂大人讲的话,因此,在人前人后评价孩子的时候不太注意。波士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吉恩•波克格里森博士认为:1岁多的孩子其实能够很清楚地听懂大人那些复杂的谈话内容,他们远比大人们想像的要聪明得多!
一份调查显示: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出色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暗示,最多的是来自母亲。积极的暗示是表达爱的情感,不是夸张、夸耀或对缺点的掩饰。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肯定孩子,夸大孩子的优点,缩小缺点,营造“我能行”的心理氛围,孩子的好习惯和情绪就会接踵而至。这也是所谓的“暗示教养”。斯宾塞在其著作中写道: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的暗示,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心理、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因势利导
如何引导孩子,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只是有些家长喜欢用贬低、否定孩子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自尊和奋斗。明明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却又以“没出息”、“笨死了”这类言语来打击他。以这种方式激发出来的只会是假的自尊,是为了掩饰自卑的自尊,是做给父母看的。权威人物的言语上的贬低,势必把孩子推向弱势人群。
※在与他人交谈时,父母要把身边的小不点儿当成大人看待,以亲切、充满爱意的口气谈论孩子,表扬、称赞孩子
当你与他人交谈提到自己的孩子时,不妨多提提他好的表现,还有你对他的期望和赞美。父母无意间说出的许多话,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并储存在记忆中。在孩子的生长过程和成年生活中,这种潜意思会不断地支配他们的行为。当然,积极的表扬,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夸奖孩子:“你真聪明!”、“你真能干!”它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没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像空气和水一样自然地被孩子吸收,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
※大人谈话里的负面暗示对孩子影响很大
在我们的言行能够影响孩子的时候,也正是培养他们的好时机。记住嘴下留情,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笨死了,这么点儿事都做不好!”、“你聋了?听见没有?”、“哎,你怎么这么懒呀!”、“跟你爸一个德性!”孩子也许会把这个标签贴到自己的品质内容里,到将来真正理解它的涵义时,他的性格可能已经深得这种暗示的“熏陶”。因此,生活中,千万不要骂孩子笨,不要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的缺点、弱点,不要以物质诱惑、威胁刺激要孩子取悦大人,不要对孩子说“不爱他”“不要他”等拒绝性的话。
摘自《发现孩子的成长优势》
编辑: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