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需注意的四点基础

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好的发挥谈话这一思想教育载体的作用,谈话行为的主体之一—辅导员必须要注意一下几个前提:

1、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打铁先需自身硬”。

对于思想教育的实施者来说,第一,要有渊博的知识。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知识渊博本身就是美。渊博的学识必然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只有如此,才能给予学生不曾有的东西,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思想与情感更易于交流。第二、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是辅导员人格魅力之所在,只有爱学生才能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目的。第三,要培养广泛的兴趣。俗话说“志同道合方可共事”。共同的兴趣使师生更能谈得来,更易于交流。但要把握和引导兴趣的方向。学生的兴趣往往更多取决于愉悦性而缺乏有益于气质修养的兴趣。辅导员要爱学生之所爱,同时又要爱学生所不爱且又让人受益终身的爱好,通过师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

2、要做到有准备的有的放矢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谈话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对学生要做充分的了解和调查,结合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设计出科学的谈话内容与方式。例如对于以下几类特点的学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

“内向型”学生,不善于言辞。与他们交谈时,应该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使他们感觉到辅导员是平易近人、可亲可敬的。要善于抓住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解”时豁然开朗。

“巧言型”学生,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与他们交谈时,应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掌握事实根据,对其谈话内容去伪存真,使其心服口服。

“谦虚型”学生,遇事谨慎,缺乏自信心,特别是对自己的成绩和优点,往往做出低于客观实际的判断。与他们谈话,应推心置腹,毫无隐瞒的阐明谈话目的,明确提出要求,使他们从辅导员的真诚中切身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的殷殷期望。

“多疑型”学生,往往对辅导员的谈话半信半疑,存在诸多顾虑。与他们谈话不仅要以情感人,更要以理服人。要用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用严密的推理使自己的谈话无懈可击,用诚恳的态度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信。

而对于具体问题,特别是在解决学生的某一不正确的行为时,一定要深入调查,掌握实情,了解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进行谈话行为。

3、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口才与演讲能力

第一,从一定意义上讲,环境决定心境。一个人对周围环境的感觉,会对谈话时的心情、态度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在进行谈话行为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宜的交谈环境。但是,有些谈话行为是发生在谈话双方事先都未曾认真准备、双方都未选择一个专门的谈话环境的情况下的,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早酝酿谈话的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