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流技巧

在交际场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固然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但是,假若口无遮拦,说漏了嘴,说错了话,也是很难补救的,所以说话应该讲究“忌口”。说话是不是得体,关键就看你有没有触犯到别人的禁忌。关于说话的禁忌有很多,在这里从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1)习惯用语的禁忌

习惯用语就像我们平常习惯说的口头禅。这种习惯用语,有时候可能是无伤大雅的,只是与自己亲近的人之间较常用的俏皮话,比如夫妻之间的俏皮话。但有的口头禅如果在不恰当的时候说出来,就难免不合时宜,大煞风景了。

(2)传言的禁忌

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传言的威力。人与人相处中有很多可以散布他人传言的机会,当你听到有关某人的传言时,应该慎重地考虑一下:不管传言是真是假,只要是对他人不利的,一旦越传越广,都会对当事人造成精神上和名誉上的伤害。如果你也加入其中,人云亦云,你就成了没有道德的传言者。况且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多次传言,早已不是尊重原版的事实了,再传到当事人耳朵里时自然会是走了样的“故事新编”,结果不言而喻。传言越传越多,就会变成谣言。谣言还继续传,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很多悲剧正是由此而生。

尽管你不是传言的源头,但你如果说话不谨慎,就容易成为别有用心散发传言者的工具。

(3)敏感性争议话题的禁忌

凡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都存在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性质。而争辩只会把观点引向极端,这样一来,说话就更没有小心可言了。

再者,即使你有很好的口才,在争辩中赢了对方又能怎样?你心里一定很清楚,你压倒对方,只是使对方在表面上屈服了,但其实对方心里肯定会不平,甚至会对你怀恨在心,无形中你就破坏了与对方的和谐关系;而且你可能会养成专爱挑剔别人错误的恶习,你将因此变得自高自大,慢慢地会失去很多朋友。

(4)气愤时交谈的禁忌

生气时首先要想到如何给自己降降温,以便让心情平静下来,忍气制怒。学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谅己之心谅人”。这样做之后,你说话就不会那么冲动,那么不小心了。

(5)个人不幸话题的禁忌

没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难免遇到不幸或伤心的事情。一般地,人都不愿被别人提及这些不幸的事情。

(6)自夸的禁忌

在与他人交谈说话时应该保持自谦的态度。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成绩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而是大家评议出来的。自己捧自己,即使能赢来一些暂时违心的喝彩,却有更多的人们在用鄙夷的目光注视着你,所以,说话还是应该注意分寸和场合。

说话是双方面的,甚至是多方面的。当你面对听众谈话的时候,如果你只会一大套一大套地把自己想好的话讲出来,而不了解听众的看法和兴趣,不能观察听众对你的话有什么反应,有什么疑问,不能及时地解除对方心理的症结,那你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谈话者。在交谈中,巧于反问,可以平中出奇,甚至可以反败为胜。常见的反问类型有:

(1)讽刺型反问

讽刺是以刻薄的不容作模棱两可解释的嘲讽形式,对社会生活中的弊病和人们身上的不良现象,加以尖锐的揭露和辛辣的抨击,使人在笑声中有所思考和启迪。有这样一则故事:地主在半夜催长工说:“天亮了,还不起来干活?”长工说:“等我捉了虱子再去。”地主说:“天这么黑,能看见虱子吗?”长工答:“既然天这么黑,又怎能看见干活呢?”长工的讽刺诘问,使地主处于自打耳光的窘境。

(2)疑问型反问

直接公开地表明反问者的观点、倾向,以证明、推理、辩驳等手法对事件发表议论、评判。有一日,《工人日报》以“这是个什么会”为标题,披露了在某招待所召开的某会议内容。为期5天的会议,只有半天安排开会,其余都是观光游览。作者问道:“国家三令五申不许借开会之机游玩,为什么仍会有这种不知被报纸披露过多少次的怪事呢?”这则报道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巧设疑问,直接作出概括性的结论。

(3)层递型反问

层递型反问从层层深化的语气中,使人加深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和印象,步步深入,吸引人的注意力。这种手法含蓄深刻,语言优美活泼,生动紧凑,能增强谈话的表现力。

(4)幽默型反问

幽默型反问产生于喜剧性的情景、惬意的误会和有趣的越轨行为。它使人感到活泼、轻松、快乐、滑稽、诙谐或优美。幽默是情趣与理智的统一,它的形式是轻松愉快的,但它揭示的主题是严肃的。英国笑话《扯谎》里有一段妈妈和儿子的对话。妈妈问:“你要哪个苹果?”儿子答:“我要那个大的。”“你应该懂礼貌,要小的。”“妈妈,难道懂礼貌就得撒谎吗?”天真的反问,使人在笑意中有所领悟。

(5)悬念型反问

设置悬念来引发提问者的疑问和好奇心,比一般的平铺直叙要扣人心弦一些。这是一种获得强烈效果的反问形式。例如,小莉问燕子:“丹丹最近好吗?”燕子说:“啊,她出事了,你不知道?”小莉急了:“出了什么事?”事实上丹丹仅仅遇到一点小麻烦,但燕子的反问引起了小莉的极度关切。

(6)肯定型反问

答问者以反问的语句直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例如,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守天下难不难?”侍中魏徵答道:“非常难。”李世民又说:“我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为官,又听从你们的批评意见;守天下还难吗?”魏徵说:“古代帝王,打天下的时候,注意用人和听从意见,一旦打下江山,只图安乐,不喜欢别人提意见,导致亡国。所以,圣人说‘居安思危’,指的就是这个道理。能说守天下不难吗?”这种反问比正面回答更有力。

(7)机智型反问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或明或暗、或褒或贬、或深或浅地反问对方,巧妙地表达反问者的观点、态度和倾向,由此及彼,达到目的。

(8)抒情型反问

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往往有着内在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经常会在反问者的嘴里或笔端自然地流露出来。以情感人,这便形成了抒情型反问。

也许你以为言者无惧则世上无人可惧;也许你以为心直口快可显血气方刚;也许你以为掖不住话无伤大雅……也许到已没有也许时,你就该为你的“不慎”之语还债了!下面一起看看有口不择言的后果是怎样的。

1.口不择言害处多

人与人之间的好感难得,恶感易成,所以与人交谈交流,必须谨慎。否则一言失误,感情便会产生裂痕,所以我们不可不防,不可不小心谨慎。也许有人会反驳,人长了嘴巴不就是要说话的吗?这话不假,但说话要小心,不是不让你说,而是不要乱说话。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分寸,不分责任,不考虑结果,很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来。特别是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爱说敢说,如果不注意控制,就更容易因说话惹祸。这时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长期如此,最终会害了自己。

说话还要避免伤害别人,一定要用心,培养出一种说好话的习惯,自然而然地说出来。实在不好说什么的时候,宁可不说。

2.话要经过大脑再出口

嘴巴比脑子转得还快的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出口成章,机智幽默信口而出,往往让人连连叫绝;另一种是说话不经过大脑但又天资有限,往往是出口伤人。前一种人是天才,他们在生活中受到大家的欢迎,人际关系融洽,事业上又春风得意;后一种人却如“过街老鼠”,不被人喜欢,自己更是一事无成。

言者无心,可听者有意。其实想要把话说好并不难,你必须让话语在出口之前在大脑里多打几个转转,觉得恰当合适的时候再说,如果你能在表达方式上也多加注意技巧,那么效果会更好。

3.闲谈不搬弄是非

闲谈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又可以加强团结合作。然而,若是在闲谈中搬弄是非,自己就是是非之人。有时还会发生不幸的结局,这说明说话也有负效应。有些人心里藏不住话,嘴上又没有把门的,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爱四处传播,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人与人之间的许多是非,往往是我们多嘴多舌造成的。

说话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办事的成败。在你处于不利局面的时候更是成也说话,败也说话。言语的重要性也早已被人们所广泛认识。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演说雄辩之风就非常盛行。美国人将“舌头”、原子弹和金钱并称为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可见言语的作用非同小可。既然说话于治国安邦都尚且如此重要,那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就更不容小觑了。

说话对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作为信息的第一载体,其力量是无穷的。在社交场合,语言是最简便、快捷、廉价的传递信息手段。一个说话得体、有礼貌的人总是受欢迎的。相反,一个说话张狂无礼者总是受人鄙视的。

其次,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对说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发展的社会尤其讲究速度和效率,于是要求人们彼此应充分节约时间,简明扼要,能一分钟讲完的话,就不应在两分钟内完成。同时高效率的要求也迫使说话者要说得有条理,这也是社交活动所必需的。

再次,信息社会的要求,说话者还应学会“人机对话”,以适应高科技带来的各行各业的高自动化的要求。在日本和美国,已有口语自动识别机,用来预订火车票等。文字的机器翻译若干年后将发展成为口语的机器翻译,语言打字机的使用,将使人类的双手获得第二次解放。这些人工智能的发展,迫切要求人们不仅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更要求人们应讲究如何说话。说白话不说半文不白的话,说明白的话不说似通非通的话,说准确的话不说含糊不清的话。

最后,不重视说话的“井底之蛙”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迫使人们突出重围,走出家园,去广交朋友,去认真说话,通过说话去创造效益、架设桥梁、增进友谊、创造理想的明天。讲究说话可谓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须,谁把说话当小事,谁就必将在交际中处处碰壁。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是语言的载体,声音动听,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别人都爱听自己所说的话,所以我们在谈话的时候,要注意使自己的声音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打动别人。所以,能说会道的人都需具备富有魅力的声音。要想使自己的声音具有魅力,就要提高自己的声音发送能力。如何才能提高声音发送能力呢?

1.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楚

读错字或发音不准会闹出笑话,毫无魅力可言;吐字不清、含含糊糊,使听众感到吃力,也会降低其接受信息的信心。

2.要注意声调和语调

声调即单个词的调子,语调即贯穿整个句子的调子,两者决定了声音的高低抑扬。语调可分为降调和升调两种基本类型,随着句子的语气和表达者感情的变化,可以变化出多种类型。语调有区别句子语气和意义的作用。如将"你干得不错"说成降调,是陈述性句式,带有肯定、鼓励的语气;说成升调,是疑问性句式,带有不信任和讽刺的意味。在谈话时应注意把握语调,以增强吸引听众的魅力。

3.注意语言的速度节奏

人们说话时,影响速度节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速度节奏的控制和变化一般要通过音调的轻重强弱、吐字的快慢断连、重音的各种对比,以及长短句式、整散句式、紧松句式的不同配合才能实现。人们应掌握这些规律,做到快慢适中、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增强语言形象的美感。

此外,提高声音发送能力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从语言的音强变化等方面来改进语音形象。与那些能够给我们最大帮助的人交往,必然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网价值倍增。那么,谁是能够给我们最大帮助的人呢?我们怎样与他们交往呢?

为了与这些能够给我们最大帮助的人交往,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并朝这一目标而努力。

结交卓越的人士,便能见贤思齐;反之,若结交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朋友,那么自己也难免会与其同流合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这里所谓的“卓越的人士”,并非是指家世显赫、地位超绝的人,而是指有内涵、有修养,为世人所称道的人物。

“卓越的人士”大体上可简单地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立身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人们,例如,一些公务人员,企业的老总等等;另外一些则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华的人们,例如学有专长、才能出众或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等等。结交这些人,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怎样与这些人结交,没有一定之规,也许是毛遂自荐,也许是由朋友引荐,当然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聚会或者培训会来结识这些“卓越的人士”。

第二,有选择性地结交“卓越人士”。

并非所有的“卓越人士”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有益的帮助。如果我们所从事的是餐饮行业,那么就和搞原子弹的专家扯不上什么关系;如果我们从事的是文艺事业,那么似乎与机械工程师也沾不上什么边。如此说来,我们有必要对所有的卓越人士进行筛选,从中挑选出我们最需要的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