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避答问的言谈技巧

WordPress数据库错误: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
SELECT SQL_CALC_FOUND_ROWS wp_posts.*, yarpp.score FROM wp_posts join wp_yarpp_related_cache as yarpp on wp_posts.ID = yarpp.ID WHERE 1=1 AND yarpp.score >= 1 and yarpp.reference_ID = 4745 AND wp_posts.post_type = 'post' ORDER BY score DESC, wp_posts.ID ASC limit 10

在言谈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对方提出的一些棘手问题,一时难以正面回答。这时,我们有必要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加以回避,破解难题。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闪避”答问的言谈技巧。

增设前提

南齐王僧虔是晋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继承祖法,造诣很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南齐太祖萧道成也擅长书法,而且不乐意自己的书法低于臣下。
一天,齐太祖提出,一定要与王僧虔比试书法的高下。君臣两人都认真地写完一幅楷书后,齐太祖得意地问王僧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
王僧虔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从容答道:“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
齐太祖听了,只好一笑了之。

【点评】上例中,齐太祖提出了棘手的问题,让回答者进退两难:如果回答齐太祖第一,违背了客观事实;若回答自己第一,又会得罪齐太祖惹来祸端。好在聪明的王僧虔巧妙地在回答时增设了两个前提,分别放在“人臣”与“皇帝”的前提下做出评价——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评价既中肯又客观,两全其美的回答让齐太祖一笑了之。

借助谐音

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时,带了大学士纪晓岚在身边。一天,两人走得口干舌燥,纪晓岚看到路边有棵梨树,就摘了一颗梨独自吃了起来。
乾隆皇帝很是生气,质问道:“孔融四岁能让梨,爱卿得梨为什么不让呢?”
这时候,纪晓岚才发现自己失礼了,赶忙说:“梨者,离也!微臣奉命伴驾,不敢让梨。”
乾隆皇帝又说:“那你不能分给我一口梨吗?”
纪晓岚接着说:“微臣有生之年,都将为皇上效命,决无二志,怎敢与陛下分离(梨)呢?”乾隆皇帝无可奈何,只能咽了咽口水。

【点评】上例中,乾隆皇帝生气地质问纪晓岚为何不分梨,如果纪晓岚照实回答说自己忘记了,可能就是欺君之罪。纪晓岚借助“梨”与“离”的谐音,回答“不敢让梨(离)”“怎敢与陛下分离(梨)”,既回答了皇帝的质疑、化解了失礼的尴尬,又借机向皇帝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不二,坏事也变成了好事。

巧换概念

一天晚上,时任美国总统的林肯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终于可以上床休息了。忽然,电话铃声大作,林肯接起了电话。
电话是一个惯于钻营的政客打来的,他请求说:“总统先生,我听说咱们的关税主管刚刚去世,我可不可以顶替他的位置?”
林肯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没意见, 我当然不反对。”
【点评】上例中,林肯面对跑官要官的人很厌恶,但碍于情面又不能直言拒绝,于是他故意表现出不明白对方的企图,利用对方话语中“位置”一词的歧义性,巧换概念——把“关税主管的位置”曲解成“殡仪馆里的位置”,顺势拒绝了政客的非分之想,让政客无功而返。

避实就虚

俄国作家契诃夫成名之后,家里总是不断有慕名而来的人,有些人本来很浅薄,却故弄高雅地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有一天,来了三位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她们一进来就力图表现出关心政治的样子,问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你以为战争将会怎样呢?”
“大概是和平。”契诃夫咳嗽两下后回答说。
贵妇人继续问道:“当然啊!会是哪一方面胜利呢?希腊人还是土耳其人?”
契诃夫回答:“我认为是强的一方胜利。”
贵妇人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么照你看来,哪一方是强的呢?”
契诃夫笑了笑,说:“就是营养好、教育高的一方。”
贵妇人们彻底没辙了。

【点评】上例中,贵妇人提出的问题敏感而且复杂,如果照实回答,难免出现纰漏,契诃夫就巧妙地避实就虚,没有实打实地作出回答,而是以“大概是和平”“强的一方胜利”“营养好、教育高的一方强”等虚的道理作答,避实就虚,而且绵里藏针,让对方挑不出任何毛病。

以问代答

一次,《亚细亚报》记者万士同采访蔡锷。
万士同慢声细语地说:“鄙报为国民之喉舌,请教一下蔡将军的政见!”
蔡锷指指嗓子眼说:“有你这个喉舌就行了,我的喉头生病了。”
万士同锲而不舍,寸步不离:“孙中山、黄克强在海外宣言讨袁,将军是辛亥元勋,想必引为同调?”
蔡锷淡淡地说:“中山先生的信徒给袁办筹安会,鼓吹帝制的也有。”
“对,对,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过,梁启超先生的大作《异哉所谓国体问题》,你总该深表同感吧?”万士同继续追问。
蔡锷想了想,说:“梁任公是我的老师,袁项城是当今国家之首,万事通先生,你说我该服从谁?”
万士同搔着头皮说:“是啊,应该服从谁呢?”
就这样,蔡锷巧妙回避了这个问题。

【点评】上例中,万士同提出了一个敏感的问题,让人答也不是、不答也不好,左右为难。蔡锷巧妙地以问代答,对万士同一次次步步紧逼的提问,他一次次未作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对方,一次又一次把难题推回给了对方,有效破解了难题,避免了尴尬。
在以后的答问过程中,当碰到敏感的或者难以正面回答的难题时,朋友们不妨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巧妙运用上述介绍的“闪避”技巧,以此来化解难题、化解尴尬,获取圆满的结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