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话精辟

相信每当我们看到“婆婆妈妈”、“絮絮叨叨”之类的词汇时,都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这反映了很多人在听到别人无用的、长篇大论式的谈话时,所产生的反感。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说话的时候,应该极力避免说无用的话;更要避免长篇大论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说话方式,不仅很容易引来别人的反感,还会反映出自己表达能力不强的弱点。如何说话精辟?

张晓毕业于某师范学院,如今工作已有五年了,但每次想到自己第一次参加面试的情境,她还是会不自觉地脸红起来。

张晓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语文教师。第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张晓为了显示自己不凡的语言功底,恨不得将每个提问都当做文章题目,非要“说”出一篇有头有尾的文章才罢休。面试人员虽然已经很不耐烦,但出于流程规定,还是问了张晓后一个问题:“请问,你觉得对父母回报是什么?”张晓略一思索,便回答道:“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他们养育我、供我上学非常不容易。我很小就懂得这一点,更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因此我从小学习就很努力,从来不在学业上让父母操心。我记得,我小学就得了很多比赛奖项,中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大学更是倍加努力地学习知识,直到现在为参加工作积极地做准备……”主考官被张晓的长篇大论弄得没有了耐心,接话道:“作为一名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你的叙述能力很强—直在表现自己的叙述能力,但你的总结、概括能力却一点都没有展现出来。我现在就可以通知你,你不可能被录取。”张晓这才明白,自己长篇大论的叙述只会让人反感。

从此之后,张晓改掉了这种说话的毛病,努力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在简短的话语中。她的这种利落、干脆的作风,逐渐获得了很多人的喜爱。由此可见,说得多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将话语经过精简再说出来,会令听话者的感觉更佳。那么,哪些话应该得以保留,哪些话比较好去掉呢?说话的时候,尽量将那些与表达重点没有关系的话语省掉。有时候,直接进入主题的谈话方式,会比做很多铺垫更加受人喜欢。特别是在跟一些事务比较繁忙或者习惯开门见山的人交谈时,更要尽量减少那些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寒暄、铺垫,以免使对方失去倾听的耐心。

老刘走进某公司老总的办公室,高声道:“李大老板,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啊!”李总立刻起身相迎:“哎哟,这不是老同学吗?快进来,咱们可都好久没见了!什么老板呀,不过是混口饭吃,可别这么 叫!”老刘说道:“你要是算个混饭吃的,那我们这些人岂不都要成‘很不上饭吃’的了?”

“呵呵,惭愧惭愧。老同学,你今天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吧?”李总接着说。

“瞧你这话说的,没事我就不能来看看你?”老刘虽然这么说,但李总心中知道,老刘突然找上门来,一定是有事。于是他说道:“老刘啊,其实有事也无妨。咱们大家都忙,我也理解,平时没时间相互走动,也很正常。有什么事,我能帮的话一定帮忙。”

“哎呀,我是真没什么事,就是来找你聊聊。对了,你的生意现在做得挺大的啊,真是了不起。不知道你有多少个员工啊?”

“嗨,也没多少,总共不到150人。”

“哟,啧啧,都有一百多个手下了,真了不起,了不起。”

李总心里惦记着一会儿要开的会议,但看着老刘既没有走的意思,又不说为什么事而来,他不免有些心急:“其实也没什么,一步一步就走成这样了。”

“那你们的员工,都是什么学历啊?”

李总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好笑,也有点不愿应付老刘没有重点的闲聊,便回答说:“这个问题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回答你的。根据职位不同,学历要求也不同。简单来说就是什么学历的都有。”

“这样啊”,老刘若有所思,又问道:“对了,毕业之后你和咱们的老同学还有联系吗?”李总有点不悦地回答:“联系的不多。有些同学说话太拐弯抹角了,谈不到一块去。这样啊老刘,我还有事,得先走一步,实在对不住了,回头我联系你啊!”说完就拿着公文包出去了。老刘愣在原地,心想:我想请他给我儿子安排工作的正事还没谈呢,这人怎么就这样走了?真是没有礼貌。

在老刘看来,李总的行为是一种很没有礼貌的表现,但他没有站在李总的位置,考虑其听自己说话的感受。对于李总这样的大忙人来说,当然是希望他能够直接切入主题,但间来间去,老刘就是不说重点,李总自然不会有耐心听他在这里“唠家常”。

由此可见,和别人在进行有目的的沟通之时,要尽量选择那些有用的话说,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以免使听话人在还没有听到重点的时候就已经失去耐心。

话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切忌长篇大论,又漫无边际。毫无意义的话说得越长,越容易让人生厌,不知所云。无论与什么人沟通,都要时刻记住讲重点,有重点、有内容的话才能铿锵有力、引人倾听,千万别做那个废话连篇的“话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