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小人

现实生活中的小人如没有过人的才能,就无以为乱国家,如他们的才能肯为国家重用,尚可容于君子。但是,往往他们不知天高地厚,惟恐天下不乱,一旦有机会,就会跳出来,蛊惑人心,兴风作浪,是国家的不安定因素。判断这样的人,处理这样的事,有时必须从细微处着眼,一旦发现有不利因素的苗头,就应立即采取措施,断然扼制于未萌。那么,如何防范小人呢?

西周时期,姜太公因辅佐武王姬发灭殷有功,被封为齐国。当时齐国有个华士,国人都称赞他的贤德,但他下决心不侍仕于天子,也不结交诸侯。太公曾三番五次召请他,他也不来。于是太公杀了他。周公旦对此非常震惊,责问为何杀之?太公答:“华士决心不去侍奉天子,又不去结交诸侯,那我还能用他为臣或与他交友吗?由此看,他是个无用之民;其次,屡召不到,是忤逆之民的表现。此人若被立为榜样,我岂不高处不胜寒了吗?我还能去做谁的君主呢?”从此往后,齐国便没有怠惰的臣民了。

无独有偶,数百年后,孔子也做了件类似的事情:少正卯是一位学富才高的贤者,与孔子同一时代。他甚至几次有压倒孔子、夺走其入门弟子之势。后来孔子做了鲁国的司寇,便杀死了少正卯。于是孔子弟子子贡进见说:“少正卯乃鲁国有名望之人,您杀掉他,岂不是很大的失误吗?”孔子答:“人有五种大恶,但盗贼不属其列。一是行为邪僻而顽固不化;二是内心通变而阴狠毒辣;三是窥人隐私、无所不晓;四是言辞虚伪而巧佞辨饰;五是顺适逆流而冠冕堂皇。这五条,若有一条对上号,就不见容于当权君子,今少正卯兼而有之,此乃小人中之枭雄,当诛之。”

诚然,少正卯能够利用时机,煽动孔门弟子背师弃贤,如此之人能与之共事于朝廷吗?孔子之所以下狠手,不仅因为少正卯能够一时巧言乱政,并且也是为了提醒后人提高警惕,以防小人以学术“杀人”。

在现今社会,总有一些自命不凡、高慢孤傲之人,隐于角落,对别人指指点点,评头品足,有时无中生有,中伤同事,有时危言耸听,煽惑人心。他们是社会的惰性之源,是危害国家、集体的害群之马。希望领导能明察秋毫,将“小人”拒之于大门之外。同时,大家也应时刻提防,使他们没有可乘之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