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修养,要学会讲话
笔者曾有幸聆听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讲话。他们不念稿子,面对几千人,开门见山,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虽然已过多年,我对他们讲话的内容和音容笑貌,仍记忆犹新。老一辈革命家大都是演说家,他们通过讲话,宣传、动员、鼓舞、组织群众,投身于革命和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
惜乎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发扬得不够。曾有领导同志指出:有的领导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造成此类“失语”状态的原因,在于未能与群众心心相印,自然话就说不拢;或平时不读书学习,好讲大话、空话、套话。这种现象不利于党的工作,也不利于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人们思想观念多元,文化素质高,对领导干部讲话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同时,信息来源渠道多,有些信息你还不知道,人家早已知道。因此,领导干部要把话讲好,就要格外下工夫。
讲话、作报告是领导干部品德、素质、学识、水平、作风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智力、魅力、魄力和竞争力,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所谓“口才成就人才、人才应有口才”,领导干部应当重视讲话。我曾长期从事部队政治思想工作,退休后到多省(市)对不同群体作过数百场报告,对人们喜欢听什么样的讲话,能够入耳、入脑、入心,有点粗浅体会。
要掌握一个原则,对什么对象讲什么话。常言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倘不分对象、场合、内容、时间,总是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是讲话之大忌。
要区别两种讲话,一种讲话是人们听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没留下什么印象。这种讲话等于白讲。另一种是人家听你讲话后,能记在脑子里,体现在行动上,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我与于丹老师交流过,她说,从传媒的观点看,前一种讲话等于传播“无效信息”,后一种讲话才是传播“有效信息”。人们听你讲话,都希望你能更多地传播“有效信息”,能让人们记住你讲的东西。
上台要敢讲“三句话”,即“可交头接耳说悄悄话,可闭目养神打瞌睡,可随时退场开小差”。敢讲这“三句话”,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与听众产生共鸣,使讲话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为此,平时要勤于读书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长于积累,善于总结。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换言之,“读书破万卷,开口如悬河”;“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敢讲这“三句话”,是讲话者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就不会出现听众交头接耳、闭目养神和随时退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