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干部

中国,目前有三类干部,即:“昨天的干部”、“今天的干部”和“明天的干部”。

昨天的干部,是指那些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还停留在过去状态的一类干部。

今天的干部,是指那些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仅仅根据目前的现实状态、就事论事,没有前瞻性的一类干部。

明天的干部,是指那些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比较前位,已洞察中国社会,甚至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按照自己的预期开展创造性工作的一类干部。

一、昨天的干部

四川通江县乡干部吴正春,2008年10月16日发短信批评县委书记,被拘。这是继重庆“彭水诗案”、山西稷山诽谤案、陕西志丹短信案、海南“儋州歌案”、山东“高唐网案”之后,又一起因语言文字有损当地主要领导形象,被动用国家专政工具进行人身打击的案例。

2008年1月1日,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人》杂志发表《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一文。这篇报道,给记者朱文娜,带来了辽宁省西丰县公安局“进京抓记者”的共和国典型事例。

这些事例,从表面上看,中国人民、下级与新闻监督,还没形成共识;从体制上看,是中国的干部只接受上级监督,不接受人民监督、下级监督与新闻监督;深层原因,是他们在思想上,仍然生活在封建王朝时期,听不得老百姓的逆耳之言。骨子里自视为万众之首,是当地的土皇帝。他本人就是党中央派到当地代理党中央向百姓履行中央职责的亲差大臣,他就是党中央在当地的化身,具有致高无上的权威,谁对自己提出任何“不忠、不敬之言”,就是对党挑战,就是反党,所以,他要动用、有能力动用国家专政工具对其专政。

其实,我国有些干部,思想上有封建残余的必竟是少数,但有“文革残余”思想的,遇事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去考虑问题的是多数。当这一类干部听到“不忠、不敬之言”,首先想到的是堵塞言路,而不是疏通言路。打击、报复是他们第一选择,他对别人提意见、开展批评等,要求“有则解之,无则加免”,对自己绝听进逆耳之言,尤其是公开的。

生活在“过去时”的干部,大都按自己的工作经验去做事,一切听命于上级的安排,工作没有主动性与创造性。一切听上面的,永远不会错,稳重、尊严与特权是其三件宝。他们对工作都比较认真,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认定了中国国情永远不会变,并对党和国家有深厚的感情,特权思想严重,物质缺乏在他们思想上根深蒂固,能吃苦,会因陋就简,在其快要失去领导岗位之前,失落预感强烈。

这一类干部,一般都是80年代中后期提拔起来的老干部。也有少数年轻干部也有封建意识,但相对老干部要少一些。

这些“过去时”的一类干部,退休前往往想捞一把,因为他在过去几十年中,尽心尽力为党工作,的确是工资低,没有任何工资外收入,其劳动与所得极不对称。他们一般不使用电脑,用了的,也是用于娱乐的多,用于工作的少。

二、今天的干部

我国的干部队伍,大量的是生活在今天的干部。

他们对国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了如指掌,苦于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恨不得有个高人指点他,让其找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灵丹妙药,往往又受到现行体制与规则的制约,经过三番五次的甩打之后,认识到:中国官场不是要你做出多大的贡献,而是要你努力打通人际关系,工作有成绩,且“下面没有意见、上面有人赏识”的最佳境界。

实用主义与潜规则他们十分精通。他们的政治嗅觉敏感,能提前预知中央精神,他学习中央文件,不是看党和国家要他干什么,而是看中央要他们成为什么,中央有那些大的举措,他应该怎么做。

如:要学历,他能千方百计弄到高学历;要成绩,早就安排得妥妥当当,并找到各种理由证明其成绩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要群众意见,他早就对那些能为他打分、提意见的人,个个安排得舒舒服服,恩泽惠实。至于什么社会发展、群众利益等,不是他考虑的事情,即使考虑社会发展、群众利益问题,那要看对自己有好处没有。成天想着人生最重大事情是“别出事、影响我的前程和能否保住现在的级别与位子”。

生活在“进行时”的干部,一般都比较温和,不轻易得罪人,开大会讲的全是正确的话,谁听了也舒服的话,批评的事,也是对的,但都是不着边际的从众批评。偶尔还能做出一些谁也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是全为老百姓的好事。要是与下级干部交流,主要是表扬为主,不足的方面,事后个别谈话,点到为止,并极力拉拢任何一位干部,努力表现出亲官亲民的外在形像。从不公开批评具体的人和的某一个干部,遇到难办的事情,就在小范围内,说说真话和心里话,让核心与骨干力量体量他的苦衷,努力实现团结、同心、协力办好难事和大事。任何基层干提出的私事和公事,能做到的尽力去做,尤其是私事,更加卖力,有的甚至违规,也要努力办好。

对上级布置的工作,都能很快理解,对新的提法和说法记得牢,说的顺口,并认真接受,且表态快、办法多。但,一般都是采取“当面不抵,背后不理”。不管事情能不能做、做不做得了,先剪个彩、举行个仪式再说,把责任先明确,目标订出来,把醒目的牌子和标语挂起来,真做不了的就不了了之,能实现的,就开始总结经验与成绩。

这一类干部,一般很难找到他的缺点与错误,错误不般不会犯,大额金钱和太招摇的异性,一般情况下不去撞,如遇特殊情况也要再三掂量,有时会赌一把,若是没有发现,可能会继续赌下去。在加大反腐力度的情况下,大多数怕太贪心会出事,都十分谨慎。但不会犯事的灰色收入与因公消费,用尽其源,有些年轻性狂的干部,没有把握好度,往往会出事。

生活在“进行时的干部”占的比例最大,他们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其中大多数是后来进修、甚至是凭关系和高额学费获得的,真正起作用的是有选择地自学的一些知识和其职前学历。他们对中国皇帝的历史剧和小说很感兴趣,并能触类旁通,应用自余。且能跟上社会进步,会用电脑。

三、明天的干部

所谓明天的干部,是指那些有真才实学,社会责任感强,政绩预期较高,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己任,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比较前位,洞察中国社会,甚至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按照自己的预期开展创造性工作的一类干部。

其核心要素是:对中国当今社会发展现状的优缺点看得比较清楚明白,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经济发展模式考虑得比较多,其思想水平、考虑的问题与认识的起点,远远超出一般干部,很难找到有共同语言的人交流,其深层思考,往往不能见诸于语言文字,焦虑感十分强烈。但为了推进工作开展,有时不得不说些官话、大话、套话,以体现自己是体制内的人。但不时也说些一般人没想到的真话、实话,其工作要求比较高,往往不能使受众很好地理解其真意。

他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当地的现状,但始终受到体制与干部意识落后的制约。经过几次曲高和寡的失败,许多人都转化为实用主义者,暂时放弃理想与热情,隐居于“闹市”而默然失声,等待改革等时机再显身手。

上述三类干部,并不是绝然分开的,他们中都是相互交叉的,中国的任何干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封建意识,年轻时都有满腔的热血,但真正做到百折不挠的,并不多。中国干部队伍中相互影响,向下引导的势力太强大,混日子,投机取巧心理,占主要地位。

四、干部的心理病

1、有社会责任感的干部,大多吃不下、睡不着,精神紧张,焦虑感突出。

一是工作压力带来的焦虑,是在快节奏、高旋转的社会变迁下形成的。一些干部在面临大的任务和事件时,吃不下、睡不着,精神紧张,急躁易怒。不少领导干部在初次遇到分管工作范围内突如其来的事故时,心理高度紧张甚至恐慌。当工作目标难以实现时,就会烦躁不安、情绪波动、紧张失眠、自信心丧失。一些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位次靠后,心里又平添很多烦恼。

二是能力恐慌带来的心理忧惧。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一些官员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利益与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尤其是那些不干实事,情商比智商高的人。不少人感觉“举目有风景之异,思之有今昔之叹”。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成为一种社会心态。干部中也不乏这种认识,在原则面前失去警觉,在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危急时刻没有办法,在发展方面无所作为。这样的干部,经常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压力如影随形,心里“常恨人心不如水”,害怕“等闲平地起风波”。

三是“双面人”的心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官员属于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关注,他不得不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只能强颜欢笑,委屈求全。一些领导干部位高权重,让人感到“手眼通天”、“侯门深似海”、“高处不胜寒”。但是,在权力的光环背后,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寂寞、孤独和无奈,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不得已,曲道媚时,诡行徼名。他们想和普通人沟通,却存在沟通的心理障碍、生活障碍等;他们时时、处处都要考虑自己的“形象”和影响。别人能做的事,他们不能做;别人能说的话,他们不能说;别人能去的场合,他们不能去。真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内心的世界很无奈”。

2、仕途“惨淡”,利益困扰,抑郁感明显。

干部心理抑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仕途“惨淡”,兴味索然。

有的干部自认为能力很强,应该被提拔重用,却在原地踏步,自己年龄却与日俱增,感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儒生有长策,无处豁怀抱”,逐渐丧失工作兴趣。有的官员面临棘手问题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当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时,心里会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失落感,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

二是利益困扰,心理困惑。随着交往的增加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来自钱、色的诱惑随之增加。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让一些干部感到心理困惑。听之任之,觉得于心难安;改变现状,又无能为力。加之事业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挫折或失败,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心理困惑加剧。

三是患得患失,忧郁恐惧。社会发展对人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按理说,人的能力总是有差别的,有先天具备的,有后天获得的,不能求全责备。有时候,个别干部自视甚高,自我感觉极好,但没有得到组织重用,产生不满,对欲望孜孜以求,结果是“郁郁多年求不得”,自感“一生襟抱未曾开”,继而“人生几回伤往事”。

四是人际紧张,落落寡合。一些官员不爱与人交往,不善与人交流,喜欢以个人的好恶评价、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和事;不善于随着事物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调整思维、更新观念,不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接受批评和帮助,很难得到他人的真诚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领导关系处理不好,会产生心理郁闷;家庭关系处理不好,也会产生心理郁闷;同事关系处理不好,会产生郁闷。

五是顾虑重重,“忧谗畏嫉”。“口将言则嗫嚅,足将进则踌躇”,可以大体上表达这种心理。领导干部肩负重要使命,其决策有风险。同时,职位升迁,荣辱得失,也是领导干部不能回避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还经常面对各种考核、评估、一票否决等,还有各种形式的上访、告状等。对上级要负责,命令必须执行;对下级也要负责,体现人文关怀,夹缝中生存。更多的时候,“两头受气”,“里外不是人”,费力不讨好。而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干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尤其是基层干部,面临多样性的工作,他们成了“万金油”、“多面手”,今天督促农业生产,明天检查计划生育,后天又要进行“普九”验收,然后是各种各样的现场交流会、经验交流会等。更担心的是,抽查评比,一票否决,不合格的就地免职。在这种氛围中,一些干部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祸从口出,带来麻烦。不作为有风险,乱作为也有风险。变通的法子,就是得过且过,少惹麻烦。“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3、高度紧张,忧心忡忡,角色认同危机。

一是社会认同危机。由于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工作环境,领导干部一方面在社会关系的维系中,要与方方面面沟通、协调,觥筹交错,迎来送往,身不由己,在不同场合要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弄得心力交瘁。尽管如此,还可能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误解非议,甚至谩骂攻击。当上级部门不认同、下级群众不接受、同事不认同时,那简直是“沮丧极了”。

二是亲情认同危机。领导干部经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起早贪黑,两头见星星。无暇顾及家属、子女,甚至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响,爱情亲情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子女、对父母、对爱人多有歉意,其压力可想而知。

三是友情认同危机。一些官员面对各种人情关系,铁面无私,置亲情于不顾,会“众叛亲离”;一心为公,置社会关系于不顾,会影响家庭生活。

以至于“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一些官员,为了使自己适应不同的环境,把自己打扮成了“变色龙”。角色不断变换,结果自己人格丧失了,个性没有了,自然会出现身份认同问题。

四是个性认同危机。一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由于担心腐败问题暴露,经常是高度紧张,忧心忡忡。最后,弄得自己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欧阳峰一样,不知道“我是谁”。自己和自己的影子打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颠倒了。一些官员期望值很高,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于是乎感叹:“误尽平生是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

五、要给干部的自由

中国公民没有太多的自由,其实最不自由的是中国的干部们。他们的痛苦度,高于一般老百姓。最痛苦的是昨天与明天的干部。

外国人认为,中国的干部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其实,是社会意识与强权扭曲的结果。

中国老百姓要争取人权与自由,首先要给中国的干部们一个透明的高收入、一定自由度的行为规则,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状态下说真话、做实事,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

政治体制改革,要从干部体制改革入手,中国干部的思想解放才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起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