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态度

刚接任无印良品副总经理一职,58年次的王文欣就说:「35岁的职场应该开花。」当大部分的30岁世代还在抱怨职场发展已经被四、五年级卡位完之际,一群30 something的工作人,在焚风过境的职场如耐旱的番红花点点出现。经理、协理、副总……他们在职场上升迁的速度,像开着法拉利在德国无极限高速公路上行驶狂飙。围观的群众惊叫连连,包括他们的部属、同事、竞争者,甚至已经成为下属的老板都不可思议地惊叹着:到底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25岁探索、30岁深耕、35岁开花、40岁结果,事业地图清晰铺陈。当大部分的人还是在原地徘徊不前,或是跳来跳去,随意按下「replay」按键,这些人早熟的成就令人惊羡不已。

不预设立场反而成功

令人跌破眼镜的,这群六年级副总们成功的驱动力,与你我的想象大不相同。他们一点也不「功利」,不像耳熟能详的三、四年级创业家,成功来自人生早年的贫困与挫败,或是像某个成功学大师的刻板教材,某种把人生的时钟打开,功利性机械化地设定:「我35岁一定要成功。」事实上,这群人压根都没有想到「赢」,因此他们早已「赢在动机」。

对无印良品副总王文欣来说,她从来没有想过「头衔」,成功的动力仅仅出于「感情」──企业的情感认同:「老板需要我,我不能辜负老板的期待……」甲骨文(Oracle)副总、业务常胜冠军都景福说:「案子复杂我就亢奋,只要能打败对手,我就骄傲了!」目标甚至不是金钱、地位,只是单纯地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汇丰银行副总裁杨琇惠对「为什么可以成功」这个问题,反应呆滞了好几秒钟:「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对没有留洋学历、五专插大、从整理仓库约聘人员做起的她来说,人生就是一路「呆呆往前冲」。

因此成功不是来自目标设定,而是来自某种态度与个性。成功的人,首先要够「呆」,因此不会自作聪明把路走窄;成功的人绝对够「谦卑」,所以才能不畏挑战且永无止尽地学习;成功的人,绝对够「单纯」,才不会因为过分复杂的目标而分散有限的心力。

另外,成功的人的焦点,并不在「自己」身上,他们注视着自己以外的某个更大更重要的原则。比如家庭、比如服务的理念、比如社会前进的可能性。「当人逐渐到了一个地位,会渐渐发现,当初吸引你的那个头衔、那张名片非常浅薄……」经纬智库企管顾问杨自宁说。从真正出类拔萃的人身上,都可以看到他们对产品的热情、对于传播某种美好观念的热情、能够提供更好服务给人类的热情……

选择沃土才能开花

在「态度」这个大战略原则之下,其它次要的战术才能发挥真正的功效。观察这些年轻的职场成功者,他们生涯的头几份工作,几乎都进入了以绩效导向的外商,或是十分有成长潜力的本土公司。年轻者未必以「经验」、「产业知识」、「人脉」取胜,因为这三项都需要时间的因素。但因潜力无限与拚劲十足,他们在每一个过程都可以展现「快速学习的成果」,缴交超过标准的绩效,也因此得到主管的栽培与提携。

熟悉科技业高阶人力动向的优骏企管总经理郑锦翚,就鼓励年轻人进入一个愿意投资「系统化教育训练」的大公司,以及「轮调制度」的公司。教育训练可以「避免自己盲目地摸索」,大幅缩短职场开花结果的时间,而轮调则是培养未来管理职所需「全方位视野」的摇篮。

北电(Nortel)业务副总经理黄彦文就谈到因为进入了北电,每一年公司的「成长计画」与自己的职场规画不谋而合,因此让他在每一年的评估中重整自己未来的目标。

另外,这是一个everybody sales的时代。以职务的选择来看,从事业务的工作、负责直接带入收入的部门,能见度较高,确实比较吃香,升迁速度也快。Oracle副总都景福原本在政府单位工作,因为确立自己的目标,毅然离开了技术导向的专业职务,投入业务销售的领域。

全美最大塑料设计供货商绮城科技(Moldflow)大中华区总经理叶人魁,年仅30岁,是集团内唯一的华人高阶主管,他之所以能与全球40、50岁,长他两轮的总经理们平起平坐,仰赖的就是中国、香港、台湾三地的业绩,数字会说话。

看准趋势大胆投身

除了进对公司做对事之外,掌握产业趋势的变化则是职场成功的外部因素。平庸者看眼前、成功者看未来,成功者知道如何判断产业的趋势。他们勇于放弃眼前安逸却无用的做法,不固执己见在一滩死水的环境中打转。30岁就当上副总的杨琇惠,目前总管汇丰银行中南台湾的财富管理,在民国80、90年代还没有人听过理财专员的时候,她就极具冒险精神地率先投入这个新兴的领域。

甚至当整个产业听起来一点也不「炫」时,有潜力的人仍可一眼看出它的价值。64年次的叶人魁,台北大学企管系毕业后,在参数科技担任业务经理,当有机会到塑料制品的绮城科技时,他的内心也曾犹豫不决。但仔细考虑后发现,不管多前瞻的产业──手机、屏幕、汽车,都少不了最不起眼、最传统的「塑料」原料,绮城科技又是这个领域的寡占者,便当下决定前往。果然判断正确,他的绩效表现良好,短短三年内,就从业务经理升任业务副总。

吸引良师推你一把

「态度」吸引贵人,这群职场成功者几乎都曾遇过一位很好的教练。无印良品副总王文欣,特别推崇曾经培育出三十二位总经理的「金牌教练」──统一超商总经理徐重仁。自豪三年来提案没输过的Oracle副总都景福,则历任三位作风迥异的明星级老板:何经华、李绍唐、吴升奇。

现任英商巴克莱银行的副董袁以沛,则归功于花旗银行的储备主管计画。就像所有的MBA归国学人,袁以沛一开始也曾立志要成为华尔街里的trader(交易员)。回台进入花旗,银行指派给他的「良师」(mentor)却发掘出他人际沟通的特质,建议他比起待在交易室,更适合前台人际沟通、业务导向的工作。虽然与自己当初规画的不同,袁以沛还是修正了自己先前的定位,果然发挥专长获得发展。

「良师不是坐等公司指派,要自己去寻找的。」都景福指出。每个人都希望被高人灌顶,但是高人其实不会主动理你,因为他们自己也在等待更高的高人灌顶。因此必须从本分的工作做起,先取得直属老板的肯定,将他视为第一阶段的良师。之后主动出击,有机会多向欣赏的前辈请益,多看「公司的高层之间如何过招?」默默记在心里,也是一种正面的学习,算是自创良师之法。

先认清自己要什么

最后,回到最重要的一项态度特质。职场成功者不只了解环境,他们更了解自己,尤其是了解自己的优点。企管顾问专家一致认为,35岁之前,去想自己属于什么「领域」都还太早,25岁到35岁是专注在深耕自己专业的年纪,其它都是次要。但是过程的重点在于「认识自己是谁」,而不是一味羡慕主流价值的标准,也不需要太受到周围杂音的影响。

不过,早一步认识自己,就能早一步清楚自己的目标。大学时期就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的王文欣,行销公关的工作一做就是十四年。这个早熟的自觉让她比一般人节省了许多摸索与转换的时间成本。十四年的沉潜磨练期,如今时机来临,她已比别人更早一步准备好了全方位格局的历练。

北电的黄彦文大学时代透过打工经验,就知道自己是一个喜欢接受突发挑战,并设定进度来达成目标的人。他适合「project base」的工作模式,而不是长期研究或例行性工作。因此从研发背景转换到业务项目跑道,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的了解与认知。

是的,职场人生就在于自我价值的发现,绮城科技总经理叶人魁就一再强调,人生真的不是以名利来衡量的。人生如果没有「活出自己的价值」、拥有对人生的热情,这样的成功充其量也是短暂与麻痹,不会是真正的成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