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效应”让企业沟通充满生命力

许多企业的老板或高层常抱怨自己的手下员工怎么越来越难管理了,好像自己是个“孙子”似的,得把员工哄好了,他们才能卖力干活。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的老板或高层不妨试试用“避雷针效应”来处理企业员工的关系。

“避雷针效应”,源自现代建筑对避雷针的一项发明使用。在许多高大建筑物的顶端总是安装着这么一个金属棒,它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当密布的云层由于充分接触而打雷时,就可以利用金属棒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避免雷击。

通过研究避雷针的工作机制我们可以发现,避雷针本身其实并不“避雷”,而是“引雷”,即将原来本可能毁坏建筑物的雷电通过金属线、金属板和连接装置等,转入地面,从而达到“化雷”的作用。因此,对建筑物保护的好坏程度,取决于避雷针将雷电导入地下的良好程度。同样,在企业管理中,沟通和疏导机制也应该发挥类似的作用。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难题和矛盾,既有人事方面的,也有经营策略方面的,企业管理中的“避雷针”,不是为了防范抱怨、意见、分歧,而是为了让这些难以避免的管理副产品获得合理的传达和消化渠道,从而让公司在一种相对平稳、顺利的经营管理氛围中运转。

但是,与科学发明的避雷针不同,这种管理中的疏导机制必须是双向的,即一方面员工的观点能够清晰表达,并能让管理层听见、了解;另一方面上级的管理意图、工作安排也能够及时地以员工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到基层,防止经营管理战略在基层产生扭曲。这种管理“避雷针”由三个“构造”组成:一是公平表达信息、及时传导信息的平台,它既可以是劳资双方对话机制、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宏观治理制度,也可以是内部网络平台、电子邮件平台等微观的交流工具;二是了解、消化信息的制度,对管理层来说,它是独立、公开、同时有约束的调查研究制度,能够分析问题,从而寻找化解之道,对员工来说,它是能够将经营目标、管理意图转化为绩效目标、岗位责任说明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三是及时反馈的机制,上级能够将调查之后的信息反馈给员工,员工也能将工作任务如何执行的理解传达给上级。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保证了疏导机制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无论对员工本人还是管理者自身来说,有了这一种疏导机制的话,对整个企业组织的生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避雷针效应”可说是改善组织内部关系的润滑剂,不但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趋向成熟,更能提高整个企业的文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