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皇帝学习管理

封建王朝的历史其实是一部中国特色的管理史,众多皇帝都是我们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人才。

董事会:

秦始皇、隋炀帝、雍正

董事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掌握著企业生死未来。这三位皇帝都高瞻远瞩,眼光长远,为后来盛世奠定了基础。三人中隋炀帝适合做董事长,秦始皇管人,雍正管钱。

秦始皇以小博大,一扫天下,创造了历史。他政治上三权分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督职能,实施“郡县制”有效排除地方专政,统一管理。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实行土地租赁制,专人专项管理,这就树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文化上,他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体现了秦始皇作为高层领导的独特才能。

雍正皇帝是在康熙时期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和国库空虚的背景下展开工作的。他先是对皇子之间的斗争根查到底,后又进行税制改革,把传统的按人头收税改为按土地收税,把实物地租变为货币地租,这一改革一直延用。

隋炀帝虽被后人评为昏君,但论商业眼光,封建皇帝哪个也比不上。他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约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是中国南北方古代唯一的大动脉,激活了南北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交流,弊在当时,功在千秋。他还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设立科举制,采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第一次招收外国留学生。这些使得隋朝国力强盛,国库充足,到了唐朝还用了几十年。

总经理:汉高祖刘邦

总经理既要按照董事会目标知道做什么,又要懂得让谁去做。既不能像诸葛亮那样过于集权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也不能像成吉思汗那样过于分权什么事情都不管,而应像刘邦一样,能够构建属于自己有战斗力的团队。

刘邦带兵打仗不如韩信,出谋划策不如张良,治理国家不如萧何,但三人为刘邦所用,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刘邦曾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十万”;“那你呢”,“多多益善”。刘邦奇怪地继续问:“那为什么我是皇上而你不是?”韩信答:“陛下虽不能将兵,而善将将。”这就是刘邦的真实才能,总经理就是要像刘邦一样善识人、用人、育人、安人。

人力资源部:

唐太宗、宋太祖、乾隆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而用人也最讲究科学与艺术。唐太宗树立了战略人才观,并创造宽松的用人环境,待之以诚,遇之以礼,以德服人。他把魏征当做镜子,经常照照自己,洁身自好。而且,他还善用外部人才,曾与吐蕃和亲。

企业招人难,辞人更难,做不好就会出现“华为的冬天”、“联想的冬天”。宋太祖善于辞人,他和开国大将都曾是柴荣手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以前的兄弟成为现在的手下,难以控制,怎样辞去呢?——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收回权力,没有后遗症。

乾隆则善于平衡下属力量关系。他为什么不杀贪官和呢?这就是领导艺术。刘墉的清廉可以为大清国效力,用他可以做很多国计民生的事情;和从来不反对自己,用他可以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有足够的面子。两派实力相当,斗争胜利的关键是取得皇帝的支持,这就显示出了自己的重要。如果朝中只剩下刘罗锅一方,那皇帝提出一件事情,只要刘罗锅反对那全体大臣都会反对,皇帝就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了。

市场部:成吉思汗、曹操

信息时代最讲究“第一时间”,有速度才有力量。成吉思汗善用闪电战,在对手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就已经获取胜利。但他只会往前冲,不会守护,版图那么大的“蒙古帝国”却从来没有统一过,都是分而治之。曹操就能补充他的不足,他善于管理已经占领的“地盘”和从对手那里“挖墙脚”:用计把徐庶拿进曹营,临别宝马赠关羽,还留下一句“我要活子龙,不要死赵云”。

公关部:康熙、刘备

公关部要善于处理企业与政府、对手、银行、消费者的关系,康熙就是这方面的能手。他即位初期,朝内被重臣控制,朝外地方割据,还有沙俄入侵。康熙则对内“清三藩”、“诛鳌拜”;对外则积极抗击沙俄侵略,雅克萨之战后成功签订《尼布楚条约》。一系列深谋远虑的动作,处处体现出了其管理的远见和智慧。

刘备也是公关高手。他白手起家,后获关张生死相助,又“三顾茅庐”请得诸葛孔明,公关手段可见一斑。自己没有地盘,却能从东吴手中借荆州,只借不还。后周瑜献计,以招亲为由,想把刘备骗到东吴杀害,而刘备到达东吴先进行大规模营销宣传,拜见岳母大人,用良好的公关艺术博得赏识,结果不仅安全返回,还得到一美妻,周瑜只能望江兴叹。刘备最独到之处是善于“哭”,男儿有泪不轻弹,关键时候哭一下还真起作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