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鸿浩们

离出院五六天了,气力还是不振,这些天都在家养病,每天睡两回。等我精力恢复了,再写个手术感想。

睡醒的时候,也会翻翻闲书,主要是温习《史记》,在人生不同的年龄看这书,感受是不一样的。年轻时大抵充满虔诚,顶礼膜拜地看,毕竟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嘛;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可以平视了,免不了想,《史记》这样的着作,也许并不比当时人写的日记价值更高,因为和其他的古书一样,思想价值一般(因为我们现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古代),剩下的就是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但最重要的,只怕还是史料价值,但如果挖出当时人的很多日记和账本、文书,恐怕后者史料价值更高。

我看《史记》,现在最不可忍受的,就是皇帝无与伦比的权力凶焰,隐藏在各种细节中,让我读来很不舒服。比如昨天温《淮南衡山列传》,汉文帝想弄死弟弟淮南王刘长,找了个借口,把他发配四川。囚车上贴了封条,沿途地方官想拆又不敢拆,刘长就这样饿死了。但其实心中暗喜的汉文帝,却为了避免人说闲话,把沿途地方官全部处死了。那些地方官冤不冤?书上一两句这样短短的描述,暗示着当时多少个家庭天降奇祸?多少个人的命运被毁?汉文帝以仁慈着称的,尚且如此,何况别的皇帝。生活在那时代,普通人就是肉猪,能不能安然度过一生,全凭运气。

不过我想大多数人读《史记》,是不会像我这样感到不舒服的。大概因为我这个人特别注重个人感受,有不舒服就要喊出来。前几天在医院,我家猫妈还京朝带着嘲笑的口吻,经常向医生护士解释:“他这个人特别怕痛。”

怕痛有什么错?像她那样麻木不仁就好?

中国有很多麻木不仁的人,所以他们看历史,不会看到自己,只看到帝王的光荣,并把自己代进去。也就是说,他们都很有鸿浩之志。殊不知,古代的那些鸿浩们,都不是善茬。

以前我说过,我认识的很多不在学界的中年人,一般不读书,但手提包里偶尔会放一本厚厚的名人传记,励志用。有《蒋介石传》《刘邦传》《朱元璋传》,等等等等,都是古往今来的大鸿浩。外国的大鸿浩,他们读得不多,除了《希特勒传》《东条英机传》等少数,一般都入不了他们的法眼。有一次,一个山西籍的朋友开车来找我,车的挡风玻璃上就摊着一本《阎锡山传》,我百无聊赖,抓起来翻了一下,大吃一惊,原来这位近代大鸿浩,少年时不爱学习,到处胡混,还杀过人。但并没有得到法办,反而成了山西王,让我这位朋友崇拜得要死。

中国历史上,和阎锡山经历相似的鸿浩们非常多,着名军事家吴起,原先在鲁国朝廷打工,鲁国和齐国交战,鲁国国君想拜吴起为将军,但因为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所以有点犹豫。吴起一听,当即把妻子砍翻在床上,对鲁国国君说:“这下明白我的心了吧。”鲁君当即拜他为将,大败齐兵。

但鲁国人纷纷议论:“吴起这家伙,好像别人不知道他底细似的。曾经家里很有钱,都被他败光了,被村里人戳脊梁骨嘲笑。这家伙不但不改悔,反而提着杀猪刀,趁着夜色杀了三十多个嘲笑他的人。”这真是骇人听闻,原来吴起是个疯狂杀人魔王,如果在文明国家,立刻会被逮捕,等待他的应该是十二个陪审人的一致意见:被告一级谋杀罪名成立。法官当场宣判死刑,还谈什么鸿浩之志,青史留名。

可是中国古代的鸿浩们,基本都是这样的货色啊。

我倒不在乎鸿浩们的存在,我只怜悯猫妈这样的没有痛感的麻木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