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利的第二代掌门人屠红燕

屠红燕是万事利的第二代掌门人。其母沈爱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与宗庆后、鲁冠球、冯根生等大胆开拓,创下了各人的一番天地,成为浙商的标志性人物。屠红燕接过了母亲沈爱琴创下的伟业,规划着万事利在新时期的发展。

日前,刚当选杭州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首任会长的屠红燕在工商联组织的演讲中作了题为《“新生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思考》的主题演讲。她表示,自己成长的使命就是万事利的传承和中国丝绸的创新发展,“新生代”不等于享乐、不等于安逸、不等于挥霍。“新生代”等于责任、等于创新、等于价值。企业做大的社会责任应该是保持企业长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屠红燕急于想改变的现实是,必须尽快在国际上创立自己的品牌。“全世界90%的丝和80%的绸在我们中国,但是品牌在法国,中国企业既赚不到钱又很辛苦。”她告诉记者,万事利已经为国外企业做了15年的代加工。以前没有自己的品牌,“如今在国际上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这是文化的力量和技术创新的力量。”

说起万事利的品牌文化,屠红燕显得十分自豪。国内至今没有一家博物馆藏有敦煌古绢画。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将敦煌藏经洞中500件唐代破旧绢画带走。剩下五代和北宋时代的古绢画,也被法国人伯希和一扫而空带回巴黎。在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有12幅敦煌丝绢古画。此馆有个规定,馆藏的敦煌丝绢古画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但中国人不可以看。屠红燕的丈夫李建华是个文化人,夫妻俩决计要为中国丝绸争一口气。李建华辗转通过法国朋友的关系看到了复制展示,率科技人员利用“无涂层微喷”这一高新专利技术,成功复制了法国吉美博物馆馆藏的12幅敦煌丝绢古画。“无涂层微喷”是万事利的专利技术,这种现代化的丝绸生产工艺采用不带任何化学品的原料,还原的古画精度超过了原画。万事利将复制品赠与敦煌博物院,让这批丝绢古画回了家。

屠红燕公司记者,业内人士对丝绸有着矛盾的心理: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丝绸是中国纺织领域内最值得骄傲的亮点;但它所有的辉煌似乎都属于历史。由于受纺织工艺技术、设计研发能力以及对世界尖端时尚的把握能力所限,一直以来,中国丝绸企业始终没能实现国际品牌突围,也很难挣脱为海外市场提供简单生产、加工、代工服务的命运。为了让万事利摆脱产业现状束缚,走出国门,多年来万事利一直在寻找着合作的机会。

“万事利——中国的爱马仕”,这是屠红燕为自己企业确定的目标。她认为,万事利要成为国际品牌,必须瞄准国际著名的丝绸品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