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25岁,如何规划你的人生

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

写给十年后不后悔的自己

我的出发点,其实是一连串的失败。有别于大多 数人高中、 大学毕业后便进入职场工作,高中辍学 的我连一句英文也不会说,便远渡重洋到美国,迎接 二十几岁的人生。

从时薪两美元的工作开始,我打过各种工,终于 开了一家小书店,开始进入出版业,到现在成为“COW BOOKS”的负责人,并担任《生活手帖》的总编辑。 我绝对不是一掷千金的大梦想家,而是累积每一个小 成功,才造就现在的自己。

一路走来,领受到周遭前辈的诸多教诲,也从不 同的经验累积各种学习法则,我希望以这些事物为基础,集结成一本教导现在 25 岁左右的年轻人,如何享受美好生活,以及如何面对工作的指导手册。

25 岁的年轻人还是职场菜鸟,不,我更喜欢“新 人”这字眼。这是一段对未来感到惶惶不安、没有梦想、无论面对工作或是自己都很迷惘的时期。因此,我试 着以身为新人的你所具备的视野与角度,认真思考“:如 果我现在 25 岁,最想做的 50 件事。”

以此为前提,我想先将自己 25 岁时,如果能知道该怎么做会更好的三大要点与现在的年轻人分享。若 能让你铭记于心,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失败有时能让我们更强大

我想 25 岁的你应该尝过不少失败,不是惹是生非,就是造成别人的困扰。我也曾经无意识地伤害他人, 做过不少让人难过的事。我从失败的过程中学到一件 事,那就是:“重要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面 对问题”。

一旦发生问题,谁都会急着想解决;但年纪尚轻、 阅历不深的你,想凭一己之力解决问题,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问题发生时,最重要的不是设法解决,而是如何迅速应对。马上向对方道歉,直接约对方碰面,诚 心诚意地说明一切,不要一味辩解,而是确实地反省 自己的缺失。

诚恳又迅速地应对,能让原本的弱点变成优势, 还能将失败与难题转化成正面力量。毕竟有时就算努力想解决问题,也不见得能获得正面效果。

这是为什 么呢?因为解决问题这件事的主控权掌握在他人手里, 要是对方愿意原谅你造成的麻烦,问题自然能够解决。 由此可见,能否解决问题取决于对方。因此,解决问题绝对不是光靠自己就能办到的,你能做的,就是恳 切地面对问题。

对年轻人来说,失败乃家常便饭。好比危机就是 转机,失败也是一种机会。成功时,只能得到他人的掌声,但失败时,却能从“今后该怎么办”这种好奇 心出发,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黑马。人类有着喜欢看 见别人不幸的天性,所以不拘任何形式地激发他人的 好奇心,也是抓住机会的一种方式。虽然设法补救很重要,但面对失败的态度更是关键,因为这股力量有 时能让单纯的失败变成美好的挫折。

乍看是个失败经验,却能让自己从中思考、学习, 所以反而是成功的体验。例如,脚不小心骨折,也能让你从中学到一些事,像是因此认识医术精湛的外科 医生,或是变得很会包绷带之类的。

我认为一件事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个人。 虽然解决问题的主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但能让失败与成功有所联结的人,只有自己,这就是所谓“失败 的美学”吧。

随时保有好奇心

我希望你能保有“好奇心”,因为对年轻人来说, 关心各种事物是必备的基础力。

要是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国家社会, 就只能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

保有好奇心,才会想了解更多事,才会去思考, 从中产生各种疑问。然而,大多数情形是就算不明白事物的本质,仍然活得下去;即便被某件事物吸引,不 去探求,也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

就算我们眼睛所见、感觉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 情报,也还是能安然无恙地度日。反正只要知道今天是晴天就好,没必要了解更多信息;不会影响到人际关 系,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会到的。当你感到困惑时,不妨活用这三个疑问句来。

但我认为,那些想要成就些什么、希望自己和别 人有所不同,期许自己带给他人更多感动的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就在于他们保有“好奇心”。我希望大家明 白一件事,那就是成功者多是保有好奇心、勇于探究 事物本质的人。

此外,好奇心是否具有“深度”这一点也很重要。 年轻的你肯定对于未知的将来或不明白事物本质而心烦,抑或因为无法一展长才、工作不顺等而苦恼,但 缺乏好奇心的人,根本连为何苦恼都不知道。因此, 请鼓励自己保有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唯有洞悉事物的 本质,才能让自己更好。

那么,该如何保有好奇心呢?这的确有点难以理 解。我想,只能先从“为何?”“为什么?”“怎么会这样?”这三个疑问句开始做起,就像经管书里经常 提到的“5W”道理是一样的。从反复提出疑问的过程中, 一定能发现很多东西,而且,都是自己好不容易才体解决问题。

保有好奇心之所以能突显个人的存在,是因为你 对自己拥有信心的关系。虽然好奇心的“深度”因人而异,但不变的是出于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培养出如 何表现自我的底蕴,也是一种自信的展现。

当想着“今天是晴天”的时候,若能进一步思索“:为 什么今天是晴天?”“这是什么样的气候现象?”与人谈话的深度绝对不一样。好奇心能让你发现只有自己 才明白的道理,并增添个人魅力。因此,我随时都会 重复问那三个疑问句,以保持好奇心。

25 岁时,我经常提醒自己,所有事情都能让自己 变得更强大,都能转换成能量。无论遇到多么讨厌的事, 只要懂得“正面思考”,便能让麻烦事成为茁壮自我的养分。积极地面对任何事,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学会独立

无论面对任何事,保有独立性是很重要的。 年轻时比较会在意周遭的反应,这算是一种同侪意识吧。譬如,“大家一起做某件事”“大家一起去某 个地方”,很容易在别人的一声吆喝下跟着行动。然而,“大家一起做什么”的集体意识,其实是极度不自由的, 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一点。

基本上,这种意识只会妨碍、限制你的思想与意念。 我认为,当自己想要做什么或是面对什么挑战时,并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为什么呢?唯有独自行动、独 立思考,才能真正学到东西,确实感受到什么。

所谓独自行动,并非不与他人来往,毕竟职场讲 求的是团队合作,就算是个人提出的策划案,也需要他人协助才能顺利完成,所以这种情形另当别论。

但我从来没有想和别人一起做些什么的念头,二十 几岁时的我就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喜欢成为别人口中的“那一伙人”,也不想被别人归类为“某个派别”。

人们渴求团体的归属感,但我并不会这么做,因 为我觉得什么事都和别人牵扯在一起,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

特别是年轻时容易受同侪诱惑,我当然也被诱惑过, 但当我亲身尝试后,发现和别人一起做些什么,其实是很无趣的事。像是和别人一起去看画展,我明明想花两 三个钟头好好看展,但和别人一起时就没办法待这么久, 到头来也只能埋怨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呢?

我认为,和别人一起做些什么,并没有值得深刻 玩味的意义,所以我不论做什么都是独自行动。大家常将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买东西、一起去做什么之 类的事挂在嘴边,我实在无法理解这种感觉。因为这 种行为毫无失败、成功可言,不是吗?

我从不觉得和别人腻在一起,能够理解到什么、 学习到什么,也不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成熟而无法有所获得,因为许多重要机会都是突然降临的。 当然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腻在一起,然而,一旦发生什么事时,还是会心生“要是有人陪在身旁就好了” 的感慨,对吧?

我想告诉 25 岁的年轻人,之所以会这么想,就是因为你什么事都做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能力, 以为和别人一起就能够做些什么,其实这根本只是幻想。

我们生来就是一个人,孤独是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正因为能够接受孤独,了解自己,才能理解别人、体贴别人、建立友情,也才能发展出丰富的人际关系。

这和“打造自己专属的发声平台”是一样的,拥 有展现自我的场地,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此一来,情报与人脉就会自动汇聚,这也是必 须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做到的事。一个人发声与集体发声所展现出来的向心力是截然不同的。

为了传播向心力的种子,就必须靠自己的力量, 从累积小成功、小成果开始做起。

这三个要点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重要。年轻时的 我不懂,25 岁的你应该也不明白,请将这三个要点铭 记于心,思考“50 件自己想做的事”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